问答题 材料 1942年5月,毛泽东指出,对于革命的文艺家,暴露的对象,只能是侵略者、剥削者、压迫者及其在人民中所遗留的恶劣影响,而不能是人民大众。人民大众也是有缺点的,这些缺点应当用人民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克服。1955年5月,毛泽东在《驳“舆论一律”》中,明确地提出要分清“人民的内部和外部两个不同的范畴”。他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的“十大关系”,也是“十大矛盾”,其中讲到“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与“是非关系”,是直接论述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及时地总结了波兰、匈牙利事件的经验教训,认为大民主是对付阶级敌人的,不适用于人民内部。1957年2月,毛泽东在《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讲话中,对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特别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后经整理、修改、补充,该讲话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题公开发表。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问题:
问答题 概括《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形成的背景。
【正确答案】背景: (1)国内背景: 首先,我国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国家可以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这种高度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方便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重点建设顺利进行。 其次,我国的一五计划中规定的任务超额完成,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逐渐合理,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三,1956~1957年国内也出现一些不安定的情况,部分城市出现物资短缺现象,南方省份一些农村也出现闹缺粮和退社的风潮,面对新形势一些知识分子对党和政府提出了一些错误的议论,这就导致国内出现了新矛盾。 (2)国际背景: 首先,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其中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对国际共运产生了不良影响,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发生了思想混乱和政治动荡,典型的就是“波匈事件”,这在中国引起了领导人的震动; 其次,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提出“三和路线”,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对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及解决遗留问题都有积极作用,中共在1957年夏前对此表示认同,因为它与中国当时的国内建设对缓和的国际环境的需要相吻合; 第三,国际关系明显缓和,1955年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召开,使和平共处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主题,中美关系在这一大背景下也有所缓和。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简析《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意义: 首先,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这是毛泽东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要旨并加以辩证运用,立足我国实际观察和分析我国社会中的各种矛盾的结果,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其中许多理论总结,至今都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其中内容涉及到加快工业化道路的进程、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科技文化事业等等,对指导当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有着积极意义,包括提出了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思想,反思了“苏联模式”,在文化领域上的“双百方针”,都具有中国特色,不断深化党在不同领域的探索。 第三,它的许多方面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科学地论述,这样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和造福于民,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同时还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阐述,为我国制定路线和方针找到了理论依据。@解析@毛泽东的这篇文章,产生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之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始创作之一。在1956年初,在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已经基本确立,当时中苏关系还处于蜜月期,毛泽东已经指出了不能照搬苏联道路和经验,应该选择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15年习近平指出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是“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这也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结合”的思考,目的是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这篇文章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最初的重要成果。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