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西部某县,属严重干旱缺水地区,县域生态环境脆弱,东北部山 区蕴藏有较为丰富的煤矿资源。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13 年,县域常 住人口 30 万人,呈现负增长态势,城镇化水平 38%,辖 9 个乡镇。规 划期为 2013-2030 年,规划大力发展煤化工业,2030 年县域常住人口 55 万人,城镇化水平 75%,县域形成 1 个中心城区、5 个重点镇、3 个 一般乡镇组成的城镇体系结构。规划城镇布局、饮用水源保护区、省 级风景名胜区、矿产开采及煤化工业区分布如图所示。
试问:根据提供的示意图和文字说明,指出该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等级结构: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重点镇数量过多,2-3 个为宜。
2.空间结构:西部重点镇过多,西南部、西北部重点镇周边既无资源 又无一般镇,设重点镇没有必要。东部的重点镇位置不合理,不能有 效带动周边镇,应将其西侧一般镇定位为重点镇。
3.城镇化率:现状城镇化率为 38%,未达到中国 50%的标准,而规划城 镇化率却 75%,已达到发达国家标准,在没有明显支撑条件的情况下, 规划城镇化率明显过高。
4.城镇规模:现状人口为 30 万,规划期末人口达 55 万,人口增长过 快,不符合规范要求。
5.布局方面:风景名胜区内设采矿点,不利于保护,违反保护条例。 煤矿工业离水源保护区过近,且位于河道上游,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且不能有效利用铁路资源。
6.定位方面:该县拥有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资源,不宜大力发展煤 化工业,应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同时该县地处干旱缺水地区,无法支 撑高耗水的煤化工业,发展煤化工业会进一步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
7.交通体系:
(1)铁路方面:铁路通过中心城区即可,不应过分偏向风景名胜区, 从而造成不利影响;如需经过风景名胜区,宜设站点以带动旅游业发 展。铁路车站与中心城区没有直接连接道路,却有一条道路横穿该区 域,交通抵达性不强。
(2)高速公路方面:高速公路出口过多,一个即可;高速公路互通或 出入口距离中心城区较远,中间隔水源保护区,不利于交通的便捷 性;东北部出入口明显没有必要;高速公路不宜穿越风景名胜区,应 避免。
(3)公路方面:应有一般公路通向风景名胜区,支撑旅游发展;县城 南部一般公路应通向 B 县,不宜以邻为壑;最西部一般公路没有必 要,应取消,将其东侧一般公路调整到连通西部三镇即可;如需发展 沿河旅游,亦应调整其线路至沿河区,方便抵达;部分公路与城镇距 离较远,不利于城镇相互间的联系。
8.其他方面:
(1)缺乏市政基础设施、防灾设施的规划。
(2)小城镇规划应交代风玫瑰。
(3)图中应有编制单位。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