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技能,又称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操作技能的学习既是一个身体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加工的过程,只是在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心理的参与程度有所不同。
(1)操作技能的阶段
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①操作定向。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②操作模仿。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③操作整合。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④操作熟练。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2)操作性技能学习过程中的练习规律
练习,是指以形成某种技能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以掌握一定的动作方式为目标而进行的反复操作过程。练习包括重复和反馈,不是单纯的反复操作或机械重复,而是以掌握一定的活动方式为目标的反复。通过练习,可以促进所学技能的进步和完善。
①练习中的高原现象
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高原现象。它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而不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但是,在高原期之后,练习曲线又会上升,即表示练习成绩又可以有所进步。
②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在动作技能的练习曲线中,可以看到练习成绩时而提高,时而下降,时而停顿的现象,这就是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二:a.由于客观条件有,变化,如学习环境、练习工具以及教师指导的改变等。b.学生的主观条件起了变化,如有无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注意力是否集中、稳定,有无骄傲自满情绪,意志努力程度如何。练习成绩的起伏是正常现象,但如果练习成绩出现明显的下降现象,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并加强教育和指导,以便使他们的练习成绩能够尽快地得到提高。
③学生动作技能形成中的个别差异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技能,或同一个学生学习不同技能时,其练习进程又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这是由于学生个体的练习态度、知识经验、预备训练情况以及练习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
最后,需要指出,任何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动作和知识层面,情绪情感对学习的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学习者对技能本身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积极的接纳的态度就难以产生主动的学习,另外,旧的技能的惯性作用往往会阻碍新技能的接受,就算“被迫”学会了新的技能,如果在情感和态度上没有接受,也会少于使用而荒废。
操作技能,又称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操作技能的学习既是一个身体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加工的过程,只是在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心理的参与程度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