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简述货币政策多目标论及其含义。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调节货币和信用的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货币政策多目标论是指各国货币当局货币政策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主要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
   (1)稳定物价。稳定物价通常是指设法促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波动,以维持国内币值的稳定。鉴于通货膨胀对资源配置效率、财富分配及稳定的预期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各国一般都把反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作为一项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现代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物价波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因此,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稳定物价,将一般物价水平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防止通货膨胀。
   (2)充分就业。较高的失业率不但造成社会经济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很容易导致社会和政治危机,因此各国政府一般都将充分就业作为优先考虑的政策目标。充分就业即指劳动市场的均衡状态。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即称自然失业率。当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即称实现了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经济学界主要有两种理解: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或者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同前一种观点相比,后一种观点更强调增长的动态效率。目前较为多数人所承认的看法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只能以其所能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创造和维持一个适宜于经济增长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国际收支平衡又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其中静态平衡是指以1年周期内的国际收支数额持平为目标的平衡,只要年末的国际收支数额相等,就称之为平衡;动态平衡则是指以一定时期(如3年,5年)的国际收支数额持平为目标的平衡。
   上述四项目标几乎具有同等重要的社会福利含义,但在实际的政策操作中,由于它们并非都能协调一致,相互间往往存在矛盾,所以政策目标的选择只能是有所侧重而无法兼顾。具体而言,除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具有较多的一致性之外,其余各个目标相互之间都有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