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宁的国际投资周期理论的内容是什么?我国目前处于哪个阶段?
(1)邓宁的国际投资周期理论的内容
英国经济学家邓宁在提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之后,进一步用动态分析方法发展了他的折中理论,提出了“对外直接投资周期”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一个国家的投资流量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邓宁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调查了67个不同类型的国家在1967~1978年间的对外投资、吸收外资和净对外投资额的分布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发现了对外投资与吸收外资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邓宁把对外直接投资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①处于第一阶段的国家(人均GDP≤400美元),较少吸收外资,没有对外直接投资,净对外投资为零或是负数。因为该国的企业没有所有权优势,所以没有对外投资;因为国内缺乏投资国满意的区位优势,所以较少的外资进入。
②处于第二阶段的国家(人均GDP400~1500美元),吸收外资增加,但对外直接投资为零或较少,净对外投资额仍然是负数,并且负数额日益增大,原因是吸收外资增长的速度大于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速度。
在这一阶段,随着国内市场扩大,外国投资增加,国内投资环境的改善,吸收外资增加。但与吸收外资相比,对外直接投资仍然较少。虽然这些国家的企业还未建立自己的所有权优势,但企业对外投资开始上升,因为当地企业发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特有的所有权优势。
③进入第三阶段的国家(人均GDP2000~4750美元),资本流出快于资本流入,虽然资本流出的净值仍是负的,但差额逐渐缩小。在这一阶段,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逐渐具有所有权优势,而原来的外国投资者的优势逐渐消失。这一阶段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吸收外来投资的特点是:吸收外资时,主要将外资投在本国比较区位优势最强的部门,对外投资时,主要将本国资金投在国外区位优势可能不好,但能充分发挥本国企业所有权优势的部门和行业。
④处在第四阶段的国家(人均GDP2600~5600美元),这些国家已成为净对外投资国,对外投资总额大于吸收外资总额,这反映了这些国家企业具有强大的所有权优势或者正逐渐削弱外国企业在本国的区位优势。对外投资规模日益扩大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致使本国劳动力成本上涨而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或者由于外国对该国大量出口导致的贸易壁垒日益增加。
(2)我国目前处于邓宁投资周期的第四阶段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对外投资下滑的背景下,中国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1830亿美元,同比增长44%,是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连续两年进入资本净输出国行列。中国企业正在形成自己独有的所有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在“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带动下,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成本日益提升,外国来华企业看重的低成本优势已经慢慢消失,因此,在目前以及可预见的将来,外国在华企业将会有可能转向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从而进一步拉大我国对外投资和吸收外资的差额,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是符合邓宁的对外投资周期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