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某中班幼儿(男孩儿)是插班生,转来大约有两个月了。该幼儿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不合群,也听不进老师的话,缺乏规则意识;情绪不稳定,容易哭闹,且不易平复。他还会往教室外边跑,需要一位老师时刻看着他。该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几乎不能按照班里的一日流程进行活动;语言表达不清,可以听懂他人的话,在与人交流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没有艮强的攻击性;有跟同伴交流的欲望,但是又胆怯、退缩。教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到,该幼儿从小跟着姥姥、姥爷生活,直到上幼儿园才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平时妈妈上班比较忙,爸爸照顾得要多一些。由于小孩儿从小没有在父母身边,所以家长总是尽可能地满足孩子,对待孩子更多的是包容,很少批评。
问题:
(1)请结合材料对孩子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请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无
【正确答案】无
【答案解析】(1)材料中的孩子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①放任型的教养方式。在放任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幼儿,容易表现出不成熟、适应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差的特点。材料中幼儿家长的这种尽可能地满足孩子、无条件地包容孩子的教养方式,也是导致该幼儿的问题行为长期得不到纠正的原因。其次,由于该幼儿的父母工作繁忙,照顾幼儿、与幼儿沟通的时间有限,从而导致该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差。
②早期亲子交往经验的缺乏。幼儿在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不但实际练习着社交方式,而且发现自己的行为可以引起父母的反应,由此可以获得种最初的 “自我肯定”的概念。这种概念是幼儿将来自信心和自尊心发展的基础,也是其同伴交往积极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材料中的幼儿由于从小没有在父母身边,缺少与父母的亲子交往,使其在同伴交往方面存在障碍。
(2)教育策略:
①加强亲子互动和交流,增进亲子关系,尽可能亲自抚养和教育孩子。
②根据孩子自身发展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是造成幼儿心理及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父母应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
③加强师幼互动,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