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述材料, 按要求回答问题。
下面是《史记》 中的一段记载:
“帝纣闻武王来, 亦发兵七十万人拒武王。 武王使师尚夫(指姜尚) 与百夫致师, 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 皆无战之心, 心欲武王亟入。 纣师皆倒兵之战, 以开武王。 武王驰之, 纣兵皆崩, 畔(同叛) 纣。 纣走, 反入登于鹿台之上, 蒙衣其珠玉, 自燔于火而死。 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 诸侯毕拜武王, 武王乃揖诸侯, 诸侯毕从。 武王至商国, 商国百姓成待于郊。 ”
阅后回答:
上面一段是哪一次战役的情景?说出其基本的内容。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 是商周之际周武王在吕望等人辅佐下, 率军直捣商都朝歌, 在牧野(今河南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 大破商军、 灭亡商朝的一次战略决战。
商朝在纣王统治时期, 政治腐败, 刑罚残酷, 连年用兵, 社会矛盾锐化, 导致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商朝末年, 西方属国的国君周武王, 带领一些小国、 部落, 向商都进攻, 史称“武王伐纣”。 公元前1046年, 双方在商都郊外的牧野展开激战。阵前, 纣王临时凑集应战的军队倒戈, 引导周军攻进商都, 纣王自焚而死, 商朝灭亡, 史称“牧野之战”。
从所摘古文和所学内容里, 分析这次战役双方胜负的原因。
商纣由于暴政而“失道寡助”, 周武王“得道多助”。
商朝之所以战败亡国, 主要原因是商的暴政: 商朝晚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最后一个王纣, 是有名的暴君。 他修了许多宫殿苑囿, 终日饮酒作乐, 过着腐朽的生活; 还制作炮烙之刑, 残害人民。 商纣的暴行, 最终导致他众叛亲离, 亡国灭种。 与此相反, 西周在文王和武王的统治下, 为完成“剪商”大业, 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积极修德行善, 广罗人才; 裕民富国, 发展生产; 实施“耕者九一, 仕者世禄, 关市讥而不征, 泽梁无禁, 罪人不孥”的清明政策;笃仁、 敬老、 慈少、 礼下贤。 最终赢得了人们的广泛拥护, 巩固了内部的团结。
从古文中摘出最能说明“民心向背”的例证。
“纣师虽众, 皆无战之心, 心欲武王亟入”等。
最能说明“民心向背”的例子有: “纣师虽众, 皆无战之心, 心欲武王亟入”; “纣师皆倒兵之战, 以开武王”、 “武王驰之, 商纣兵皆崩, 畔(同叛) 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