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作为一项无偿的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能让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不至于因经济原因而导致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尽管这项制度已实施多年,但知晓率还比较低。有些群众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还可以申请法律援助,走投无路之际,难免会采取过激行为。因此,把法律援助这件好事办好,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法律援助的知晓率,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浙江把法律援助机构全部临街设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法律援助。同时,运用新科技手段,让群众只需动动手指就能找到法律援助律师,这无疑是务实之举。
    最能概括这段文字主要内容的一项是______。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头指出法律援助的好处,能让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然后用“但”指出存在的问题:法律援助知晓率低,群众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怎么申请,会采取过激行为。接着用“因此”提出对策,把法律援助这件好事办好,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法律援助的知晓率。最后用浙江的例子证明这个对策的好处。文段是“分一总一分”结构,中间的对策是重点。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转折前的内容,非重点。C项,问题部分的内容,非重点。D项,例子部分的内容,非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