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A公司的某项目即将开始,项目经理估计该项目10天即可完成,如果出现问题耽搁了也不会超过20天完成,最快6天即可完成。根据项目历时估计中的三点估算法,你认为该项目的历时为______,该项目历时的估算方差为______。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依题意,该项目Tm=10天、Tp=20天、To=6天,则TE=(To+4Tm+Tp)/6=(6+4×10+20)/6=64/6≈10.67(天),向上取整数,则基于三点估算法,该项目的历时为11天。
因为估算,所以难免有误差。三点估算法估算出的历时符合正态分布曲线,其方差σ=(Tp-To)/6=(20-6)/6≈2.3天。该平均估算值是比单一点的、最可能的估算值更为准确的活动历时估算值。
单选题
- A.2.1天
- B.2.2天
- C.2.3天
- D.2.4天
单选题
项目经理对某软件需求分析活动历时估算的结果是:该活动用时2周(假定每周工作时间是5天)。随后对其进行后备分析,确定的增加时间是2天。以下针对该项目后备分析结果的叙述中,______是不正确的。
- A.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应急时间是2天
- B.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缓冲时间是该活动历时的20%
- C.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时间时间储备是20%
- D.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历时标准差是2天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依题意,假定每周工作时间是5天,某软件需求分析活动用时2周(即活动持续时间为2×5=10天),进行后备分析时所增加的时间是2天,则说明给该活动的时间储备是2÷10=20%。换而言之,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缓冲时间是该活动历时的20%。
通常,使用三点估算法估算某个活动的历时时,才会使用“标准差(即均方差)”这个概念。
单选题
某项目经理在对项目历时进行估算时,认为正常情况下完成项目需要42天,同时也分析了影响项目工期的因素,认为最快可以在35天内完成工作,而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则需要55天完成任务。采用三点估算得到的工期是______天。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依题意,该项目Tm=42天、To=35天、Tp=55天,则TE=(To+4Tm+Tp)/6=(35+4×42+55)/6=43天。
单选题
某公司接到一栋大楼的布线任务,经过分析决定将大楼的4层布线任务分别交给甲、乙、丙、丁4个项目经理,每人负责一层布线任务,每层面积为10000平方米。布线任务由同一个施工队施工,该工程队有5个施工组。甲经过测算,预计每个施工组每天可以铺设完成200平方米,于是估计任务完成时间为10天,甲带领施工队最终经过14天完成任务;乙在施工前咨询了工程队中有经验的成员,经过分析之后估算时间为12天,乙带领施工队最终经过13天完成;丙参考了甲、乙施工时的情况,估算施工时间为15天,丙最终用了21天完成任务;丁将前3个施工队的工期代入三点估算公式计算得到估计值为15天,最终丁带领施工队用了15天完成任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 A.甲采用的是参数估算法,参数估计不准确导致实际工期与预期有较大偏差
- B.乙采用的是专家判断法,实际工期偏差只有1天与专家的经验有很大关系
- C.丙采用的是类比估算法,由于此类工程不适合采用该方法,因此偏差最大
- D.丁采用的是三点估算法,工期零偏差是因为该方法是估算工期的最佳方法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依题意,项目经理乙“在施工前咨询了工程队中有经验的成员”,由这些成员提供历时估算的参考信息,因此乙采用的是专家判断法。利用该方法估算的工期与实际工期之间的偏差与专家的经验有很大关系。
参数估算法是用欲完成工作的数量乘以生产率以作为估算活动历时的量化依据。项目经理甲所使用的计算式子是:10000m2/(200m2×5)=10天。在实际施工时,由于估算值中难免存在误差,且影响活动持续时间的因素很多(如图纸参数的详略程度、气候因素、资源到位率因素、人员生产率因素等),因此不能简单地将甲所带领施工队的实际工期与计划工期相减来说明所使用的参数估算法不准确。
活动历时类比估算就是以从前类似计划活动的实际持续时间为根据,估算将来的计划活动的持续时间。当有关项目的详细信息数量有限时(如在项目的早期阶段),就经常使用这种方法估算项目的持续时间。单幢大楼综合布线工程属于工种比较单一、工艺不太复杂的项目,适合采用该类比估算法进行工期估算。但该估算法是基于历史信息和专家判断,因此其估算的计划工期具有不确定性和一定风险。
因为是估算,所以三点估算法难免会有误差。不能从项目经理丁某个工程项目的工期零偏差,简单地推导出三点估算法是此类综合布线工程项目的最佳工期估算方法。
单选题
关于项目进度管理中的活动历时估算的叙述,______是正确的。
- A.活动历时估算应给出尽量准确的结果,不要给出变化范围,例如:2周±2天
- B.多方案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活动历时估算方法
- C.常用的活动历时估算方法包括类比估算、参数估算、三点估算法和后备分析
- D.类比估算法也称为自下而上估算法,常用于项目早期的活动历时估算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可对活动历时估算结果给出一定的变动区间,例如:2周±2天,或超过1周的概率为20%。据此,选项A的说法有误。
多方案分析法、自下而上估算是活动资源估算的两种常用方法。据此,选项B和选项D的说法有误。
单选题
过去几年小李完成了大量网卡驱动模块的开发,最快6天完成,最慢36天完成,平均21天完成。如今小李开发一个新网卡驱动模块,在21天到26天内完成的概率是______。
- A.68.3%
- B.34.1%
- C.58.2%
- D.28.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依题意,小李完成网卡驱动模块开发工作的To=6天、Tm=21天、Tp=36天,因此该工作活动历时的均值TE=To+4Tm+Tp)/6=(6+4×21+36)/6=126/6=21天,方差σ=(Tp-To)/6=(36-6)/6=5天。
由于三点估算法估算出的活动历时概率分布符合标准的正态分布,因此该工作在一个方差(21-5,21+5)内完成的概率为68.26%。由此可得,该工作在21天到26天内完成的概率为68.26%÷2=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