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甲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制造业的上市公司,所有股票均为普通股,均流通在外,每股面值1元。甲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存货发出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于每年年未计提。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甲公司自2007年起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甲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告于 2008年3月31日经董事会批准对外报出。甲公司2007年度所分配的股利是对2006年度实现利润的分配,而甲公司2007年度实现的利润将在2008年度进行分配,法定盈余公积的计提比例为10%。
甲公司至2007年11月30日的部分账户余额如下:(金额单位:万元)
科 目
借方佘额 贷方佘额
应收账款
380
坏账准备 19

库存商品

150
其中:甲产品 100
乙产品 50
存货跌价准备 30
其中:甲产品 20
乙产品 10
交易性金融资产 874.5
其中:A股票 235.6
B股票 560
C股票 78.9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L基金 300
固定资产 1200
其中:X设备 600
Y设备 600
累计折旧 485
其中;X设备 225
其中;X设备 26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Y没备 68
股本 5000
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400
主营业务收入 2860
其他业务收入 150
主营业务成本 1800

科 目
借方佘额
贷方佘额
其他业务成本
40
营业税金及附件
65
销售费用
30
管理费用
66
财务费用
120
投资费用
10
营业员外收入
50
营业外支出
156
  甲公司2007年12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12月初发行面值总额为2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价格总额为2 070万元,其中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为15.5万元。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 6%,每年11月30日付息,到期还本。债券的转换条件是:债券持有人自发行日起一年以后可以申请将所持债券转换为甲公司普通股,转股价格为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面值每100元转换为甲公司普通股10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债券所得款项已收存银行。当时的市场利率为5儿甲公司每年年末对应付债券的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并计提利息。
  假定该债券按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实际利息费用税法允许在税前扣除。
  (2)12月初与南方公司签订协议,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南方公司销售乙产品,代销协议规定的销售价格为成本价(不含跌价准备)加成20%,同时,甲公司按南方公司售出商品的代销协议价(不含增值税)的5%支付手续费。甲公司已将全部库存乙产品发出。
  至12月31日,南方公司转来的代销清单显示,已售出一半的乙产品,甲公司已向南方公司开出已售产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增值税额为5.1万元。甲公司尚未收到南方公司的代销款项。
  假定除这笔交易外甲公司12月份无其他有关存货的交易。到12月31日,各项存货的预计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产品60万元;乙产品28.5万元。
  假定税法确认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时间与会计是一致的。
  (3)12月5日,以240万元的价格向北方公司购人一项非专利技术,价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该项无形资产甲公司无法合理确定其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但税法规定可按 10年摊销。至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无减值迹象。
  (4)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A、B、C股票,系甲公司在2007年10月购入。这些股票在 12月31日的市价分别为:A股票220万元;B股票630万元;C股票75.9万元。
  假定税法以实际成交价为计税出发点。
  (5)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L基金是甲公司于2月初购人的,当时的公允价值为300万元,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350万元。
  假定税法以实际成交价为计税出发点。
  (6)甲公司管理用设备共有X、Y设备两项,有关情况是:
  ①X设备的账面原价为600万元,系2003年12月购人,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零。至2006年12月31日,X设备已计提的折旧为225万元。
  2007年12月31日X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325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400万元。
  ②Y设备的账面原价为600万元,系2004年10月20日购入,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至2006年12月31日,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为260万元,2006年末Y设备计提了减值准备68万元。其他因素不变。
  2007年12月31日Y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32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20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固定资产。假定税法的折旧时间、方法与会计一致,但资产减值损失税法不予以确认。
  (7)甲公司一直按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鉴于行业不景气,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有所增加,2007年决定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5%提高为8%。假定除上述已知资料外,在年末计提坏账准备之前,甲公司未发生其他与应收账款有关的事项。
  假定所有的坏账准备计提数税法均不确认。
  (8)12月份另外还发生管理费用8万元,财务费用3万元,均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公司除年末结账分录以外的有关会计分录。
  (2)计算甲公司本年度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并编制所得税会计分录。
  (3)编制甲公司2007年度利润表。
  (4)编制甲公司2007年度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利 润 表 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7年度 单位:万元
项 目
本期金额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一”号填列)
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二)稀释每股收益

项 目
本年金额
一、上斗年末余额
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
减:库存股
盈佘公积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合计
加;会计政策变电
5000
23500
1500
1600
31600
前期差错更正:
二、本年年初余额
三、本年增减变动金额(减少以“一”号填列)
(一)净利润
(二)直接计人所有权益的利得相损失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2.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
3.与计入所有苦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4.其他
上述(一)和(二)小计
(三)所有者投入棚减少资本
1.所有者投入资本
2.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
3.其他
(四)利润分配
1.提取盈余公积
2.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3.其他
(五)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
1.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
2.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
3.盈余公枳弥补亏损
4.其他
四、本年年末余额


【正确答案】[答案]
(1)编制会计分录:
①12月初:
借:银行存款 2 070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2000
——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54.5
资本公积 15.5
12月31日:
借:财务费用 8.56[(2 054.5×5%)/12]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44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10
②12月初:
借:发出商品 50
贷:库存商品 50
12月31 日:
借:应收账款 33.6
销售费用 1.5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
存货跌价准备 5
贷:发出商品 25
甲公司期末存货:
甲产品应补提跌价准备=(100-20)-60-20(万元)
乙产品(发出商品)期末未跌价,应转回原计提的跌价准备余额5万元,作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15
存货跌价准备——乙产品 5
贷:存货跌价准备——甲产品 20
③12月5日:
借:无形资产 240
贷:银行存款 240
期末既不必摊销,也不计提减值准备。
④12月31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B股票 7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A股票 15.6
——C股票 3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1.4
⑤12月3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50
贷:资本公积 50
⑥)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171
贷:累计折日——X设备 75
——Y设备 96
2007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X设备:600-225-75=300(万元)
Y设备:600-260-68-96=176(万元)
可收回金额:K设备为400万元,Y设备为132万元。
X设备未减值;Y设备应补提减值准备:176-132=44(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44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Y设备 44
⑦12月31日:
本年应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380+33.6)×8%-19=14.088(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4.088
贷:坏账准备 14.088
⑧12月份:
借:管理费用 8
财务费用 3
贷:银行存款 11
(2)所得税处理;
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确定:
科 目
期初
期末
账面价格
计税基础
可拭扣差异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可拭扣差异
应纳税差异
应收账款
361
380
19
380.512
413.6
33.088
库收商品
120
150
30
85
125
40
固定资产
647
715
68
432
520
88
无形资产
240
238
2
交易性金融资产
925.9
874.5
51.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50
300
50
合计
117
161.088
103.4
  应纳税所得额=569.252+(33.088-19)+(40-30)+(88-68)-2-51.4
        =559.94(万元)
  应交所得税=559.94×33%=184.780 2(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61.088×33%=53.159 04(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发生额=53.15 904-117×33%=14.549 04(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103.4×33%=34.122(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187.853 16
    资本公积 16.5
    递延所得税资产 14.549 04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84.780 2
      递延所得税负债 34.122
  (3)编制甲公司2007年度利润表:
   利 润 表
  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7年度 单位:万元
项 目
本期金额
一、营业收入
3040
减:营业成本
1860
营业税金及附加
65
销售费用
31.5
管理费用
245
财务费用
131.56
资产减值损失
73.088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一”号填列)
51.4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10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675.252
加:营业外收入
50
减:营业外支出
156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一”号填列)
569.252
减:所得税费用
187.85316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一”号填列)
381.39884
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0.076
(二)稀释每股收益
0.077
  基奉每股收益=381.398 84÷5 000=0.076
  稀释每股收益=[381.398 84+8.56×(1-33%)]/[5000+200×l/12]-0.077(反稀释)
  (4)编制甲公司2007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7年度 单位:万元
项 目
本年金额
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
减:库存股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 权益合汁
一、上年年末余额
5000
23500
1500
1600
31600
加:会计政策变更
前期差错更正
二、本年年初余额
5000
23500
1500
1600
31600
三、本年增减变动金额(减少以“一”号填列)
(一)净利润
381.39884
381.39884
(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33.5
33.5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33.5
33.5

项 目
本年金额

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
减:库存股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合计
2.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 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
3.与计人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4.其他
上述(一)和(二)小计
(三)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
414.89884
1.所有者投入资本
2.股份支付计人所有者权益的金额
3.其他
(四)利润分配
1.提取盈余公积
2.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400
-400
3.其他
(五)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
1.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
2.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
3.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4.其他
四、本年年末余额
5000
23.533.5
0
1500
1581.39884
31614.89884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