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题

根据以下情境材料,回答问题。

赵某(17周岁)和钱某因摆摊问题发生纠纷,赵某对朋友孙某说自己咽不下这口气,一定要杀了钱某。随后,赵某购买了匕首,在钱某摆摊必经之处等待。结果等了半天,发现来人是钱某的弟弟钱二。赵某心说谁都一样,于是举匕首对钱二刺去。钱二躲闪不及,被刺死。赵某见钱二卖货的大量现金在钱包里,于是将钱包拿走。后案发。

单选题 赵某向孙某说要杀死钱某的行为是()。(单选)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犯罪动机就是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犯罪意图也称犯意,通俗地讲就是产生了犯罪的想法。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本题中赵某扬言杀死钱某的行为是犯罪意图。故本题选C。
单选题 赵某杀死钱二后拿走钱包的行为应定性为()。(单选)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本题中赵某开始并没有抢劫的故意,他杀死钱二是故意杀人,至于后来拿走钱包的行为,是盗窃行为。故本题选B。
单选题 赵某刚17周岁,下列做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是()。(单选)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5条的规定,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第281条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元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到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根据《刑法》第17条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故本题选B。
单选题 如果在被抓捕后,赵某称自己一年前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则对赵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根据《刑法》第67条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本题中,赵某的盗窃行为已经被判刑且已执行完毕,所以其供述行为不是自首。根据《刑法》第17条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65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因赵某不满18周岁,所以不是累犯,也不应从重处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77条的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