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最高人民法院围绕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举办了“让法治成为信仰”为主题的公众开放日宣传活动。谈谈你对法治信仰的认识。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在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之际,最高人民法院举办以“让法治成为信仰”为主题的开放日活动,对于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建立全民法治信仰,推动宪法的全面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法治信仰是公众内心对法律的一种真诚、自愿的信服和尊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从制定出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我国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法律要充分发挥作用,离不开信法、守法的深厚土壤。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法治信仰,一个社会缺乏法治精神,法治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法虽立而难行。
当前,我们建设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需要让民众形成法治信仰,但信仰不会自发产生。
第一,培育法治信仰,离不开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只有通过深入基层、走进社区等方式,深化和创新法治宣传方式,扩大和增进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了解,才能进一步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现代公民,提高普法教育的有效性,从知法懂法进而到信法用法,牢固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
第二,法治建设有赖实践。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感知,很大程度来源于切身体验。完善和健全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救助,让老百姓打得起官司,让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就地解决,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畅通群众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全社会尊法守法必然渐成风尚。
第三,事实是最有力的说明,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法治信仰最好的支撑。法治不是抽象概念,而在于具体实施,存在于每一次执法、司法实施的过程中。只有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让违法者付出代价,杜绝法外开恩,对每一起司法个案都公正审理,才能使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全民信仰。
此外,“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培育法治信仰,离不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引领示范。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体现出对法治的忠诚和捍卫,不违法行使权力,更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违法者受到惩处,才能引导群众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带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之风,坚定法治信仰。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只要我们每个人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持之以恒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就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