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无
【正确答案】

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1)剩余价值生产不发生在流通领域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为了说明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首先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用具体劳动改变运动对象的物质形态,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同时,劳动者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又形成商品的新价值。如果新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那么在商品价值中,就只有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者新创造的等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而没有剩余价值。但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这种不赚钱的买卖资本家是断然不能接受的。

资本家所追求的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所以,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的形成过程。实际上,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所以,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人的剩余劳动生产的,即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生产领域。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无论是等价物交换,还是非等价物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生产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一方面,只有包含剩余价值的产品在流通中卖出,产品的价值才得以实现。这个时候,生产商品的剩余价值随价值的实现而得到实现。另一方面,剩余价值生产离不开流通过程,即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所以剩余价值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

货币到资本的转化(即剩余价值的生产),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条件。因此,剩余价值的生产既不发生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