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学生和学者们对手边材料的解释,主要由个人的性格决定,而不由他们所接受的训练决定。当性格不同的人们审查完全相同的物体、事实、数据或事件,并从中发现不同的现象时,他们就会做出不同的解释。
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论述你同意或者不同意这一观点的理由。可根据经验、观察和阅读,用具体理由或实例佐证自己的观点。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

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学生和学者们对手边材料的解释是否由各自的性格,而不由他们所接受的训练来决定呢?回答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某些领域里,如人文学科,上面所说的情形是有的。当性格不一,但受过相同训练的作家接触相同的人物和事件,并将它们反映进文学作品时,结果很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时,他们肯定会从这些人物和事件中“发现不同的现象”,并进一步对它们做出不同的解释。这也就说明了,向我们施加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影响的作品,居然会出自同一代的作家,甚至是兄弟作家,比如鲁迅和周作人。
但在自然科学领域,就很少会出现上述情况。以化学家为例,不管他们的性格如何不同,他们分析同一物质时,都会看到同样的分子和原子,以及同样的结构。当我们将某样东西称为“科学发现”时,那一定是由相当数目的一批科学家——其中一些可能具有不同的性格——在“相同的物体、事实、数据,或事件”中看到的同一现象,并已经对它做出了同样的解释。
因此,我们有两类“学术领域”。它们各有自己不同的材料需要解释。在第一类领域中,需要解释的是人的精神、灵魂等等;在第二类领域,需要解释的是自然界的各种对象,亦即学术上被称为“物质”的东西。在第一类领域,从来没有可能发现相同的现象;至于企图做出或强制执行同样的解释,那简直就是错误的。但在第二类领域,亦即自然科学领域,我们千方百计要予以防范的,就是上面提到的那种荒唐事。换句话说,任何自然科学上的成就,都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做到首先让学者们,然后让学生们对手边材料的解释仅仅由他们所受的训练来决定,而不由他们各自的性格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