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城市建设需要,某县级市拟迁建位于该市域内的1座GNSSB级点、2座二等水准点。现委托某测绘单位完成此项工作,包括点位选建、外业观测及内业数据处理等。
1.地理环境及控制网情况:市域地理环境较复杂,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达65%,该市及周边均匀分布有2个国家基准站、4个省级基准站和1条一等水准路线。
2.点位选建:国家控制点破坏以后,原则上在原控制点附近就近埋设新的控制点,新点位置需实地踏勘确定。勘选的GNSSB级点为GNSS水准共用点,待选位置有3处,其周边环境测试结果如表1,表1中MP1,MP2分别为L1、L2载波的多路径效应,P为数据有效率。
表 1
点位 | 年积日 | 采样率(秒) | MP1(米) | MP2(米) | P(%) |
P1 | 213 | 30 | 0.75 | 0.85 | 80% |
P2 | 214 | 30 | 1.42 | 1.64 | 75% |
P3 | 215 | 30 | 0.31 | 0.37 | 98% |
选建国家二等水准点2座,点名分别为Ⅱ测东22基,Ⅱ测东23。
3.外业观测:新建的GNSS点及周围控制点分布如图1。对新建GNSS点采用静态观测模式,共观测3个时段,时长23.5小时,并联测周边国家控制点;新建三个点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联测到国家一等水准点。
图1
4.数据处理
(1)GNSS数据处理分三个步骤进行,包括数据准备、基线解算和平差计算,最终求得新建GNSS点的坐标;
(2)水准数据处理分三个步骤进行,包括数据整理、高差各项改正计算和平差计算,最终求得新建水准点的高程。
新建水准点应该埋设什么类型标石?
建国家二等水准点 2 座,点名分别为Ⅱ测东 22 基,Ⅱ测东 23,应选用基岩水准点,水准共用标石。
表1中 P1 、P2 、P3 哪个位置最适合国家GNSS B级点建址?说明理由。
P3点最适合国家 GNSS B 级点建址,理由如下:
(1)L1 、L2 频率的多路径效应影响 mp1 、mp2 应小于 0. 5 m,符合要求;
(2)数据有效率高达 98%,(规范要求数据有效率≥85%),符合要求。
简述 007 点坐标解算中数据准备的内容和基线解算的流程。
(1)坐标解算中数据准备的内容:
①至少选择三个以上已知坐标的基准站控制点(起算点的坐标值);
②所采用的参考椭球;
③坐标系的中央子午线经度;
④纵、横坐标加常数;
⑤坐标系的投影面高程及测区平均高程异常值。
(2)基线解算的流程:使用 GPS 数据处理软件进行 GPS 网平差,首先提取基线向量;其次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再次进行约束平差和联合平差;最后进行质量分析与控制。
在进行 GNSS 网平差时,图1中哪个基准站最适合作为检核条件?
由图可知,选择省级基准站点 001 最为合适,原因如下:
①由新建点 007、国家级基准站点 005、省级基准站点 001 所构成的图形属于锐角三角形,图形结构强度高,基线长度大且精度可靠。
②国家级基准点 002、新建点 007、国家级基准站点 005 三点构成图形接近直线,图形强度不够。
③由新建点 007、国家级基准站点 005、省级基准站点 001 所构成的图形内部包含省级基准站点 006,可产生多余观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