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我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我国《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我国《民法通则》第十三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已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请问:
问答题 上述法条的规定是关于什么的规定?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民法这几条是关于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之所以要规定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是保护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利益,二是保护交易的安全和秩序。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如何理解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有什么判断标准?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的确定以意思能力程度为标准,意思能力包括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对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宜以年龄和智力为标准来评判。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如何理解《民法通则》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民法通则》第十一条第一款只是从年龄的角度作的一般性规定,没有考虑智力状况入内,所以对此规定不可绝对化。 《民法通则》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如果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那么已经说明了其有了相当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所以应该以完全行为能力人视之。至于何种状况才属于“以自已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2条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已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就是说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如果其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能够维持他的基本生活就可以认定他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如何理解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能力?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为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部分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赋予那些已经达到一定年龄但尚未成年和虽已成年但精神不健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后果的公民所享有的可以从事与自己的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的能力。对享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可称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2条和第13条中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关于如何认定这类民事活动是否与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相适应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3条提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方面认定。 第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对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可以进行哪些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4条提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精神健康状态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精神状态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方面认定。 此外,我国《合同法》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的能力也作了规定。其中第47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如何理解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能力?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完全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以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可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通则》第12条和第13条中分别规定了以下两种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一,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第二,不能辨认自已行为的精神病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以订立纯获益或是与自己智力状况相符的活动的合同。比如8岁的孩子在商店给自己买个泡泡糖,这个行为就是有效的。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