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

1.题目:中位数的应用
2.内容;

问题2 表20-5是某公司员工月收入的资料

月收入/元 45 000 18 000 10 000 5 500 5 000 3 400 3 000 1 000
人数 1 1 1 3 6 1 11 1

表20-5
(1)计算这个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
(2)若用(1)算得的平均数反映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你认为合适吗?
这个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为6 276,但在25名员工中,仅有3名员工的收入在6 276元以上,而另外22名员工的收入都在6 276元以下。因此,每月收入的平均数反映所有员工的月收入水平,不太合适。利用中位数可以更好地反映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利用中位数分析数据可以获得一些信息,例如,上述问题中将公司25名员工月收入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得到的中位数为3400,这说明除去月收入为3400元的员工,一半员工收入高于3400元,另一半员工收入低于3400元。
思考:
上述问题中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为什么会比中位数高得多呢?
3.基本要求: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并能够利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正确答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课件展示问题2中某公司员工月收入数据资料表格。提问:如何得到数据的平均水平?
预设:平均数。
追问:是否还有其他量可以刻画相关数据特征?
引出本节课课题——中位数的应用。
(二)讲解新知
1.中位数的概念
沿用导入环节的情境,根据表格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计算员工收入的平均数。
预设:平均数是6276。
提问:计算的平均数能否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为什么?
学生思考,和同桌交流,汇报。
预设1: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因为人员收入差距较大。
预设2: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仅有3人收入在平均数上,另外22人在平均数下。
追问:那用什么数据来表示更好呢?
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给出中位数的概念并板书,让学生根据中位数的概念得到找中位数的方法,尝试找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板书计算过程)。
教师追问:中位数能否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为什么?
预设:中位数能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因为将数据按顺序排列取中间的数字,也是平均水平的体现。
教师追问:本题中,平均数与中位数哪个能更好得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什么时候用中位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量?
小组讨论:以数学小组为单位,4分钟时间。讨论结束后请小组派代表分享,全班交流结果。
预设1:本题中,对比平均数,中位数能更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预设2: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或偏小的数据时,用中位数更能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三)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另一组数据,计算中位数。并说明中位数的意义。
(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