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开放态度的鼓舞下,我国2013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速有望“转正”。但我国对外投资则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和投资保护主义等因素作用下更加艰难,全年可能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
“赴海外投资虽然遭遇贸易保护主义等阻碍,但机遇仍存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系教授章昌裕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业是投资和贸易最根本的出发点和矛盾点,在出口贸易受到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围绕就业这一核心问题,海外投资还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章昌裕表示,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时期,欧关等发达经济体为了出口更多商品,比较注重对贸易和本国市场的保护,因此,贸易保护主义在国际上更为盛行。不过,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都需要通过加大产业投资来扩大就业,从而逐步走出危机阴霆,在客观上也为国际资本流动创造了机会。“我认为跨国投资增长的总趋势是肯定的,但增幅可能会比以前有所放缓,总体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章昌裕判断说。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如下问题:
问答题
22.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分别指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为了在国外投资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拥有对公司的控制权和企业经营管理权而进行的在国外直接建立企业或公司的投资活动。投资者以控制企业部分产权、直接参与经营管理为特征,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对资本进行对外输出。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创办新企业和控制外国企业股权两种形式。创办新企业指投资者直接到国外进行投资,建立新厂矿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以及收购外国现有企业或公司等,从事生产与经营活动。而控制外国股权是指购买外国企业股票并达到一定比例,从而拥有对该外国企业进行控制的股权。
国际间接投资是指发生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投资活动,包括国际信贷投资和国际证券投资。前者是指一国政府、银行或者国际金融组织向第三国政府、银行、自然人或法人提供信贷资金;后者是指以购买国外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为内容,以实现货币增值为目标而进行的投资活动。
【答案解析】
问答题
23.为什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会给投资带来利好?
【正确答案】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重点任务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通过先行先试,使试验区形成与国际经贸通行规则相互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成为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②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③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打好基础,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
【答案解析】
问答题
24.近年来,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是一个热点话题。何谓“再工业化”?近年来提出“再工业化”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正确答案】①再工业化的概念
“再工业化”是西方学者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下降、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回归”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
②再工业化提出的背景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很多专家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近十年来美国经济的“去工业化”,美国新的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实体创新而非金融创新,因为金融创新导致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金融市场过度扩张及金融资产过度升值、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混业经营风险无法控制等等。所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新经济战略”: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要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重新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这也就是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
回顾美国产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由于资源环境问题,传统产业失宠于投资者。今天的美国,正实现着由过去把工业生产大量环节转移海外的“去工业化”到现在“再工业化”的快速转身。应当看到,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是一种现实的考量。尽管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只有15%左右,但由于经济总量巨大,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份额仍高达20%左右,依然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现在,美国力图通过“再工业化”重振本土工业,一方面是防止制造业萎缩失去世界创新领导者的地位,一方面是要通过产业升级化解高成本压力,寻找像“智慧地球”一样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而不是仅仅恢复传统的制造业。
从这一点来看,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就是在加快传统产业更新换代和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实现再一次依靠“再工业化”来推进实体经济的转身与复苏。
【答案解析】
问答题
25.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宁波大学2014国际商务硕士]
【正确答案】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
①走出去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时普遍存在盲目性,如目标不明确,经营管理不得力,对目标市场缺乏认识和了解,企业自身技术和品牌优势不明显等,主要表现在:
a.对外投资战略不明确。很多企业缺乏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不明确,有的是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有的是一种随机行为,缺乏科学论证;
b.企业的规模较小,融资能力较低。除个别较大企业外,我国海外企业普遍规模弱小,企业得不到有力的资金支持,使许多海外企业长期形不成拓展市场的能力;
c.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欠缺;
d.经营一体化不高,功能单一。许多海外企业只有生产或推销功能,没有市场拓展、产品开发、融资和信息功能。这种状态很难实现国内外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公司的一体化经营目标也难以实现;
e.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和防范风险的意识;
f.高素质的跨国经营人才匮乏。我国企业缺乏复合型人才,人才瓶颈已经成为当前制约企业“走出去”的明显障碍;
g.内部恶意竞争比较突出。某些竞争者为了自身的局部利益,采取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低价恶性竞争,对自己国内竞争对手进行非正当的刻意打压,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双方的利益,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并严重破坏了中国公司在海外的形象;
②政府方面的缺失
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走出去”方面的工作相当滞后,尤其是面对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对如何“走出去”更是缺乏科学准确的判断和举措。
a.主观认识不足。表现在:对“走出去”的作用认识不够;在“走出去”对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方面认识不够。
b.制度建设滞后。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不配套;对外投资项目核准程序仍不顺畅;对外投资促进体系尚不完备,投资保护机制缺乏;信息服务尚不完善。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