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就当前社会上的“广场舞乱象”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广场舞本是中国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群体表演活动,不能直接简单地将之归为“好”或“坏”的现象。事实上,如果我们单纯看待广场舞本身,它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其一,广场舞由群众自发组织,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经过长期跳舞锻炼,能起到健身效果,有利于参与者的身体健康。 其二,广场舞提供了周边社区群众互相了解、交流的机会,增加了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互动的机会。通过跳舞愉悦身心,丰富群众的休闲文化生活,有助于减少因“空巢”带来的老年人心理方面的问题,也有利于减少城市化进程中的人际冷漠、隔阂等社会问题。 其三,广场舞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内容丰富多彩,也颇具创新色彩,凝聚着群众的艺术智慧,走出国门后也有利于展现我国中老年人的精神风貌。 其四,广场舞是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产物,反映着城市社区的完善程度,也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象征。 然而,当广场舞缺乏有效的管理,当广场舞参与者因缺乏公共空间的行动规则而与周围居民发生越来越多的冲突,当我们的社会不能提供给“大爷大妈”们足够的社会资源用于跳广场舞,它就逐渐和“扰民”联系在了一起。我们能从中看到了失序广场舞的严重弊端与不良后果: 其一,部分群众跳广场舞时伴奏音乐声音太大,跳舞时间过长,造成噪声污染,影响了周边居民的休息与学习。 其二,广场舞需使用较大广场空间,长时间侵占公共空间,侵害了他人公共资源公平享有的权益。 其三,少数参与者素质不高,带来组织混乱、无序等管理问题,增加城市管理成本,也让群众易对政府管理效力有所不满。 其四,因广场舞给城市管理带来的难题,以致出现了高音炮、放藏獒、扔老鼠等恶性“破解”手段,破坏了群众间的和谐关系,激化了社会矛盾。 如果真要解决“广场舞乱象”问题,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原则,合理规划市政用地,提供更多、更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让广场舞在合适地点绽放,减少因场地拥挤带来的矛盾和冲突,杜绝因舞蹈场地距离居住地太近而带来的噪音扰民现象,平衡居民健身权和免受干扰权。 第二,广场舞扰民问题,可由地方文化管理部门与文化团队代表、市民代表签订广场文化活动公约,从场地、时长、时段、音量等方面对广场文化活动进行限制;或在当地广场设置固定的演唱区、舞蹈区,从时间、设备等细节方面进行严格限制,严控音响分贝,出台明确的处罚措施和标准以加强对广场舞群体的管理。另外,就已经产生纠纷的情况,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相关监管部门应主动承担调节者的角色。 第三,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相关法规条例的宣传,让广场舞团体意识到自身行为有可能触犯法律。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噪音扰民”行为,其实有规定,但是罚则不细、法不责众,完善法律的需求呼之欲出。并且政府要加强监管,对于违反规定、严重扰乱其他居民正常生活的行为,要不怕烦琐,严格执法,及时抓好规范与管理。 第四,加大舆论宣传,积极倡导城市居民作为社会公民应胸怀公德意识和自控素质,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学会包容和换位思考,学会在自我愉悦的同时不要侵犯他人利益、打扰他人生活。 第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化解噪音问题,比如现在有科学家已经发明了定向扬声器,能把声波控制在特定区域内,出了这个区域,声波就很弱甚至没有。如果能将之运用到广场舞中,就能控制舞曲的分贝,排除一项重要的扰民因素。 第六,政府要充分考虑当前社会老龄化加剧趋势,合理开发、利用公共空间,适当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尤其可以社区为单位组织群体性文化活动,使老年人真正老有所乐。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