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无
【答案解析】(1)干湿与动静分区。
区域活动的环境要根据活动的内容、特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做到干湿分区、动静分区。
(2)固定与临时分区。
设计时既要考虑到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可以随时进入活动区,又要留有用于集体教学活动的宽敞空间。因此,教师要根据本班的环境条件和资源,因地制宜地设立2-3个固定活动区域,其他活动区可以临时用地垫、拖拉柜或者其他材料进行区域分割。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多设立固定的活动区域,以便于操作。
(3)独立与整合分区。
一些区域活动独立性较强,和其他区域的联系较少,比如建筑区、数学区、图书区等,最好位置相对固定,形成有序的操作氛围;一些区域活动因内容不同,常常会和其他区域发生联系,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些区域活动的整合。
(4)方便通畅。
为了保证活动室内的交通路线通畅、安全,活动区应靠墙设置,最好一个活动区一个人口。同时,活动室中央和各个门口(盥洗室门口、大门口等)最好不要设活动区,以保证过道大小适当,避免发生拥挤、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