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的共同继承者,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理论取向异同何在?
 
【正确答案】(1)两个学派的含义、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①法兰克福学派 1923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成立,其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等。他们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宏观的、广泛的批判性研究。 a.阿多诺:文化工业千篇一律的产品容纳了包装后的意识形态,造成文艺作品的标准化、模式化和简单化,也带来文化消费的物化。 b.马尔库塞:文化工业抹杀了文化的鲜明个性,抹杀了“否定的理性”,造成了人们的虚假需要,把他们禁锢成“单向度的人”。 c.本雅明:艺术的“机械复制”。技术的进步带来了艺术的可复制性和贴近性,造成神秘感和韵味的消失。 d.哈贝马斯:“沟通理性”和“公共领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公共领域遭到了政治领域和商品经济领域的双重侵蚀。 ②文化研究学派 以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为核心,又称伯明翰学派。7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成为批判学派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学派。 a.主要观点:大众传播产生了大众文化,其中容纳了丰富的意识形态内容,反映了斗争之下形成的权力关系;由于符号的多义性以及受众社会背景的多样性,受众可能会对文本做出偏好性、妥协性、对抗性等不同的阅读。 b.研究方法:文本分析和受众调查。 c.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斯图亚特·霍尔的《电视话语的编码与解码》:受众的三种态度—偏好性、妥协性、对抗性。 大卫·莫利的《〈举国上下〉的观众》:由于文化条件分配的不平等,受众使用的话语方式影响其电视文本的解读过程。 洪美恩的《解读〈达拉斯〉》:受众从文本中获得快感,大众意识形态驻扎在感性层面而不是理性层面。 约翰·费斯克:大众媒介进行了双重消费过程。受众在第二重对“多义的”文本生产出自己的快感,进行了创造性和抵抗性的消费。 (2)两个学派的相同之处 ①属于广义的批判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都属于批判学派,他们关注的都是媒介存在的意义。前者注重的是“对大众传媒的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病理学的宏大批判”,后者关注的则是媒介文本意义产生的要素及其受众对媒介文本的能动解读能力。他们的媒介文化研究都是与美国传统的传播学研究大异其趣的。 经验学派(empericalschool)和批判学派(criticleschool)是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学派。学者李彬认为,科学主义和实证精神正是传播学经验学派的学术基础,人本主义和终极价值也正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思想根基。 ②作为一种参与政治的方式 文化研究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它的政治参与方式,他们都通过一种学术研究的方式,为社会发展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模式,或者解读某种文化现象的方法。他们都以一种批判性和革命性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并且都有着强烈的直接干预公共政策的理论冲动。 ③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无论是法兰克福学派,还是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他们都动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有的自成一格,形成了媒介文化研究方法的鲜明特色。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是由哲学家、心理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等构成的,他们都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然后运用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3)两个学派媒介文化观的不同之处 ①研究视角与旨趣的不同 法兰克福学派产生于法西斯猖獗的年代,理论上比较关心媒介文化的压制功能;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适逢战后小人物造反的时代,研究者更加强调媒介文化的抗争功能。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对法兰克福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在研究视角上做了一个比较,笔者甚为赞同,他说:“法兰克福学派将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当代资本主义中的技术、文化工业、以及经济状况的交合处,它们对于分析当前的文化与社会形态有着很大的作用。 ②截然不同的受众观 法兰克福学派基于对资本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进行批判的立场,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于资本主义文化生产(包括媒介文化生产)对大众意识的控制方面。其前提假设是:大众是铁板一块的,是被动的客体,从而忽略了大众对文化的积极反应。 英国文化研究的兴起,促使媒介文化研究理论开始关注媒介文化生产中的能动力量。“他们不只是固执知识分子立场,抨击资本主义文化控制,而且同时站在民间社会的立场,去发现民众参与对话时所具有的能动解码实践。” ③悲观派与乐观派的分野 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文化理论表现出了强烈的精英主义文化价值取向,它备受人批评的地方也在于此。法兰克福学派囿于精英立场和二元化价值取向,对具体鲜活的媒介文本不做体验和深入研究,甚至避之唯恐不及,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对媒介文化的先验偏见和拒斥。 ④具体方法论的差异 由于两个学派出现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虽然他们都是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但是他们在具体分析媒介文化现象时所运用的方法则是不同的。法兰克福学派媒介文化研究运用的主要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媒介文化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研究方法(主要是民族志研究方法)+符号学方法。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