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

(2012年真题) 审稿题: 审读短稿, 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
出版物是指已经创作完成的作品。 具体包括图书、 报刊、 杂志、 音像制品、 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 其中的前三种是以纸张为载体的连续出版物, 而后三种都不以纸张为载体。出版物的生产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衡量出版物质量的好坏, 首先看其能否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个出版单位只有不断提高出版物的整体质量, 不断积累精品出版物, 并拥有自己的风格、 特点, 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和长销精品, 才能真正实现持续的健康发展。出版物的质量如何, 很大程度上是由编辑工作决定的。 编辑工作中的各个环节, 包括选题策划、 组稿、 审稿、 加工整理、 印制发行等, 都对出版物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而编辑工作的好坏与编辑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 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并不断提高思想素质、 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 从 2002 年起, 我国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准入” 制度, 即凡在图书、 非新闻性期刊、 音像、 电子、 网络出版单位内承担内容创作或装帧和版式设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以及在各类出版单位内承担校对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必须通过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统一组织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取得初级或中级职业资格, 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初级资格是可以从事出版专业工作的“入门” 条件。 凡取得初级资格者, 可以受聘担任编辑职务。
出版物的质量与合法、 规范的出版活动密不可分。 国家对出版物的管理是多方面的, 而对出版物内容、 数量和质量的管理则是我国出版行政管理中产品准入制度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创作完成” 改为“出版”。
(2)“报刊、 杂志” 改为“报纸、 杂志” [或删“、 杂志” ]。
(3) 图书不是连续出版物。
(4) 衡量出版物的质量首先应看其产生的社会效益。
(5) 删去“、 印制发行”。
(6)“提高” 改为“提高政治素质、”。
(7)“创作” 改为“加工整理”。
(8)“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 改为“国家”。
(9)“编辑” 改为“助理编辑”。
(10) 删去“、 数量”。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