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1)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把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需求称作“有效需求”。他指出如果有效需求不足,均衡国民收入就会低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因而经济中就会存在失业现象。
凯恩斯运用以下三个基本心理定律来解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第一,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由于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所以引起消费需求不足。第二,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由于资本的边际效率是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递减的,所以引起投资需求不足。第三,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均衡利率与厂商的投资需求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人们的货币需求随着利率的下降而增加,并且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当利率下降到一定限度时,人们的货币需求曲线就会变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这时,即使中央银行进一步增加货币供给,均衡利率也不会继续下降,因此投资就不会继续增加。于是,流动性偏好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共同作用引起投资需求的不足。而投资需求不足和消费需求不足就会引起总的有效需求的不足,从而使经济中长期存在失业现象。
凯恩斯主张在市场自发调整机制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应该采取相机处置的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来促使经济恢复充分就业均衡。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就应该实行预算赤字政策来增加总需求。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就应该实行预算盈余政策来减少总需求。
(2)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政府可以在经济萧条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的发展,促使经济恢复充分就业均衡。政府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有: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其中,提高公务员的工资就是增加政府支出的具体方式,这可以增加经济中的总需求,部分地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公务员工资对经济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在短期内价格水平较为稳定,增加公务员工资会使总需求由AD
1
右移至AD
2
,价格水平由P
1
上升为P
2
,但是产出由Y
1
,增加到Y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