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参考例文]
担当政府责任 护佑一方蓝天
突如其来的雾霾,为急速狂奔的中国蒙上一层厚重的灰色。与此同时,社会大众对发展方式的困惑,对健康生活的渴望更使人的内心罩上一层迷雾。为社会提供秩序,为公众谋求福祉,是现代政府的责任,在雾霾治理中,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担当自己的责任,意义重大。
所谓“公地悲剧”,是公共物品因产权难以界定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雾霾是一场“公地悲剧”正是指,环境、大气,在监管部门不负责任的情况下,必然会被过度使用而不断恶化。诚然,雾霾多源于工业化发展,历史上工业化早期的国家都出现过。而且雾霾的产生也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这并不是我们面对雾疆无所作为的借口。
雾霾,源于环境管理欠缺催生的“竞次原则”。GDP冲动,追逐的是经济规模,而不是社会综合效益。“GDP”的魔力之下,那些遵章守纪、恪守社会责任的企业,成本肯定竞争不过偷排偷放的厂家,“环境红利”推动的是一场“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当企业只顾及自身的利益,个人只顾念自己开车的方便,江河、空气,就变成一块人人都可谋其利的“公地”,污水、雾霾就在所必然。企业家责任荒芜,公民道德沦丧,人人都是雾霾的贡献者,人人也必定是雾霾的受害者。
如果深层探究,雾霾现状还源于内心的迷失。要除雾霾,先除心霾。我们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大众谋福祉,为的是社会整体终极的幸福。享受着GDP盛宴的地方政府、只求利润不求环境的企业、为污染企业保驾护航的环保部门,以及享受现代汽车文明的你和我,当狂热的“GDP”追求迷失心智、当热切的财富梦想昏聩良知,道德责任就被抛诸脑后。偏执的物质化发展在光鲜的背后,是迷离的视野,硶牙的空气。
治理雾霾,最根本在于政府的责任心。作为社会秩序的管理者,有责任以严格的法律和强有力的执法来维护我们的大气和江河。只有打破唯“GDP”的政绩观,导人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和“绿色银行”理念,地方政府才能真正树立起为民谋福利的“诚心”;只有敦促环保部门严守法度,对违规的“老虎”敢于管理,勇于管理,“竞次”的荒谬法则才能逆转,有社会责任的经营者才能有生存的空间;只有鼓励公民践行绿色生活,参与公共生活,才能让每个人都唤醒环保意识,肩负起监督责任。当我们携起手来,必能为自己、为大家、为后世留一方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