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有哪些区别?怎样理解过氧化物酶体是异质性的细胞器?
 
【正确答案】过氧化物酶体又称微体,是由单层膜围绕的、内含一种或几种氧化酶类的细胞器。1954年Rhodin首次在鼠肾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观察到这种细胞器。由于过氧化物酶体在形态大小及降解生物大分子等功能上与溶酶体类似,再加上过氧化物酶体也是一种异质性的细胞器,其确切的生理功能尚不清楚,因此人们在很长时间里把它看作某种溶酶体,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逐渐确认过氧化物酶体是一种与溶酶体完全不同的细胞器。它普遍地存在于所有动物细胞和很多植物细胞中。早年以大鼠肝组织及种子植物的种子作为研究过氧化物酶体的实验材料。近些年来,人们从几种酵母菌及成纤维细胞中筛选出一系列过氧化物酶体缺陷突变株,进而克隆了18种之多与过氧化物酶体发生相关的基因,从而对这一细胞器的成分、功能及其发生过程有了进一步了解。 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的区别:过氧化物酶体和初级溶酶体的形态与大小类似,但过氧化物酶体中的尿酸氧化酶等常形成晶格状结构,因此可作为电镜下识别的主要特征。此外,这两种细胞器在成分、功能及发生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详见下表。 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的不同点 特征 溶酶体 过氧化物酶体 形态大小 多呈球形,直径0.2~0.5μm,无酶晶体 球形,哺乳动物细胞中直径多在0.15~ 0.25μm,内常有酶晶体 酶种类 酸性水解酶 含有氧化酶类 pH 5左右 7左右 是否需O2 不需要 需要 功能 细胞内的消化作用 多种功能 发生 酶在糙面内质网合成经高尔基体出芽 形成 酶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经分裂与装配 形成 识别的标志酶 酸性水解酶等 过氧化氢酶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