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
二战以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据联合国统计,1980年到1998年,世界印刷品、文献、音乐、视觉艺术、电影、摄影、广播、电视、游戏和体育用口的年度贸易总额从953.4亿美元,增长到3879.27亿美元。文化产业发展之快可见一斑。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日渐崛起令世人瞩目,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则亟待拓展。有数据表明,目前美欧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76.5%,在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的份额中,日本和韩国分别占10%和3.5%。美国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早已超过了该国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的总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总书记围绕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四个方面所作的精辟阐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指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案例分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我国要加强文化强国的建设有何现实意义?
(1)国家层面:
①有利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话语权,提升国家形象;
②利于充分发挥我国文化软实力,传承和保护文化资源。
(2)社会层面:
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引起社会对文化的广泛关注;
②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做出有力保障,服务社会。
(3)企业层面:
①为文化方面的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②可以为企业的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
(4)个人层面:
①使个人意识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②能够使个人从自身做起,保护、传承、发展文化产业。
[题目分析]本篇案例是围绕文化强国展开的,主要考查的是建设中的积极影响和措施两个要素,分析现实意义,可以按照主体分析法,而提出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措施可以从提出对策的六大层面展开。
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我国应如何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 结合中国国情,完善文化发展的规划纲要、健全文化发展制度建设;
② 细化社会主义文化方面的法律法规,使文化强国有法可依;
③ 落实文化强国的各项措施,强化文化发展的监管力度;
④ 加大对文化强国的投入力度,包括人才、资金、政策等;
⑤ 大力宣传文化强国的重要性,提升公众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意识;
⑥ 学习国外发展和重视文化的先进经验,如美国发展文化的各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