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错误。
(1)晏阳初把中国所有的问题归结为“愚、贫、弱、私”,他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来了“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在强调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作用时,晏阳初提出了在农村推行“四大教育”的“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
(2)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是从寻找中国问题的病因入手的,他认为晏阳初指出的中国的问题是中国的表象,必须追究深层原因。梁漱溟指出,中国的问题并不是什么旁的问题,就是文化失调。就如何解决中国问题,梁漱溟指出,中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设。
(3)“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晏阳初认为,中国的基本在农村,最广大的人口是农民,改造中国就要从改造农村开始,于是提出“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为了实现平民教育的目标,“我们欲‘化农民’,我们须先‘农民化’”。
(4)乡村教育是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良。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建立在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分析以及中西文化的比较之上。
【答案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晏阳初和梁漱溟教育思想的掌握情况,涉及“中外教育史”部分“中国现代教育”的内容,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并识记晏阳初和梁漱溟的教育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了解二人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和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的区别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