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请结合“免费乘车者问题”说明:(1)为什么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会低于其最优数量?(2)“免费乘车者问题”与“囚徒困境”有何联系与区别?(东北财经大学2013研)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免费乘车”又称“搭便车”,指个人不愿出资负担公共物品生产的成本,而依靠别人生产公共物品以便自己不花费任何代价地消费。 由于“免费乘车者问题”的存在,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将低于最优数量,即市场机制分配给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常常会不足。 公共物品是指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的物品。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用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为零。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零,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就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 (2)“囚徒困境”: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了即使合作使每个博弈参与者的状况变好,要维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1)“免费乘车者问题”与“囚徒困境”的联系。 “免费乘车者问题”是“囚徒困境”在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中的运用。“囚徒困境”运用到公共物品提供中表明:尽管提供公共物品会给双方都带来更大的利益,但是理性的个人还是会选择不提供公共物品,从而造成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低于其最优数量。 2)“免费乘车者问题”与“囚徒困境”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在于,公共物品的提供并非都是“囚徒困境”问题,利他主义和动态博弈的存在意味着公共物品合作提供的可能性,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同样可以在自发情况下解决一部分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