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A注册会计师是甲公司2018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项目合伙人,与进一步审计程序相关的审计工作底稿摘录如下:
    (1)在评估销售交易重大错报风险时,通过了解甲公司内部控制,预期其相关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A注册会计师拟实施控制测试。
    (2)A注册会计师认为实施控制测试最好在期中,而实施实质性程序应当在期末。
    (3)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拟利用甲公司信息系统生成的信息,A注册会计师就拟利用信息的准确性获取了审计证据。
    (4)审计项目组成员在实施实质性程序时发现甲公司存在的重大错报表明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A注册会计师就这些缺陷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进行了沟通。
    (5)A注册会计师针对截至2018年7月31日的应付账款相关内部控制实施了控制测试,获取了该控制有效运行的审计证据,拟不再关注。
    (6)通过了解甲公司内部控制,预期与存货准确性、计价和分摊认定相关的控制的有效性较高,在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A注册会计师决定相应缩小控制测试的范围。
    要求:
    针对上述第(1)至(6)项,不考虑其他因素,逐项指出A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恰当。

  (2)不恰当。并非所有的实质性程序都在期末实施,如果实施实质性程序所需信息在期中之后可能难以获取,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

  (3)不恰当。如果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拟利用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生成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就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获取审计证据。

  (4)恰当。

  (5)不恰当。A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获取这些控制在剩余期间发生重大变化的审计证据以及确定针对剩余期间还需获取的补充审计证据。

  (6)不恰当。预期控制运行有效性越高,控制测试的范围应当越大。

【答案解析】

[考点] 审计测试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