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发电厂拟采用悬挂高度为29m的两根平行避雷线和一高度也是29m的独立避雷针联合作为高度为16m设施的防雷保护。现已知两根平行避雷线间距离为24m,长度为46m;避雷针与最近一根避雷线两端的距离均是46m。现按有关公式计算、校验此方案的可行性(被保护设施均在避雷线间和避雷线与避雷针间所形成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保护范围内)。
单选题 两根平行避雷线端部及外侧的保护范围按单根避雷线的公式计算,其结果是{{U}} {{/U}}。
  • A.3.56m;
  • B.4.35m;
  • C.5.38m;
  • D.6.11m。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DL/T 620-1997 5.2节的相关规定。
因hx≥0.5h,故rx=0.47(h-hx) P=0.47(29-16)×1.0=6.11(m);
(式中:h≤30m,故P=1)
单选题 两根平行避雷线间的最小保护宽度是{{U}} {{/U}}。
  • A.3.29m;
  • B.4.11m;
  • C.5.22m;
  • D.6.1m。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因hx≥0.5h,故bx=0.47(h0-hx) P=0.47 (23-16)×1.0=3.29(m);
(式中:避雷线[*])
单选题 避雷针的外侧保护范围是{{U}} {{/U}}。
  • A.10.5m;
  • B.13m;
  • C.14.6m;
  • D.15.8m。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因hx≥0.5h,故rx=(h-hx)P-(29-16)×1.0=13(m);
单选题 避雷针、线的联合保护范围是(按等效避雷线计算):避雷线端部及外侧的保护范围是{{U}} {{/U}}。
  • A.4.15m;
  • B.5.62m;
  • C.6.11m;
  • D.6.92m。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因hx≥0.5h,故rx=0.47(h-hx) P=0.47(29-16)×1.0=6.11(m);
单选题 校验结果是{{U}} {{/U}}。
  • A.被保护设施在两根平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内;
  • B.被保护设施在避雷针保护范围内;
  • C.被保护设施超出两根平行避雷线和避雷针联合的保护范围;
  • D.被保护设施全在两根平行避雷线和避雷针的联合保护范围内。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因hx≥0.5h,故bx=0.47(h0-hx) P=0.47(17.5-16)×1.0=0.7(m)。
(式中:[*])
根据计算结果bx=0.7m≥0,则全部面积受到保护。即被保护设施全在两根平行避雷线和避雷针的联合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