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眼光

    根据下述材料,围绕企业管理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两个和尚住在东、西两座相邻的山上的寺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溪。这两个和尚,每天都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够一天用的水,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为好朋友了。
    光阴如梭,日复一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三年。有一天,东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西山的和尚没有在意:“他大概睡过头了。”哪知第二天,东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第四天也是如此,西山的和尚担心起来:“我的朋友一定是生病了,我应该去拜访他,看是否有什么事情能够帮上忙。”于是他爬上了东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到达东山的寺庙,他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几天没喝水的样子,他好奇地问:“难道你已经修炼到可以不用喝水就能生存的境界了吗?”东山的和尚笑笑,带着他走到寺庙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三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如今终于挖出水来了,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啦。”西山的和尚不以为然:“挖井花费的力气远远甚于担水,你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阅读以下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著名作家曹禺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看,应该给“眼高手低”正名。它是褒义词,而不是贬义词。我们认真想一想,一个人做事眼高手低是正常的,只有眼高起来,手才能跟着高起来。一个人不应该怕眼高手低,怕的倒是眼也低手也低。我们经常是眼不高,手才低的。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范文]
   
远见方能远行

   司马相如曰:“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有远见者不拘于一时利弊,放眼未来,获益远胜于一时之利。正如材料中的东山的和尚“多此一举”费力挖井,但从长期看,却解放了担水的劳动成本,不仅获得了长期收益,而且可以福泽后来者。所以说,远见方能远行。
   何为远见?荀子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可见,远见就是要见微知著、因势利导、未雨绸缪,从而引导事物向有利于不断发展的方向发展;远见又要求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以免不利因素发生连锁反应,导致全局毁于一旦。
   远见,是立命安身之法宝;远见,是立功成事之良方。因此,人生当有远见,方能正确知悉形势,从而趋利避害,做出正确决策。马云在互联网企业纷纷建立门户网站时,极具远见卓识地将目光投向线上购物平台,逆势而为,建立了新的互联网模式B2B,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马云的远见促进了他的成功,使他因势利导,做出一个又一个正确决策,在竞争激烈、更新快速的互联网行业取得巨大成就。因此,唯有远见,方能远行。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远见卓识的非凡本领呢?首先,养成见微知著的深思的习惯是良方。“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凡事多想,由小事推及大事,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就能慢慢领悟远见的真谛。政治家管仲凡事多思,所以善谋善断,从而才能定下“买鹿之谋”,兵不血刃打败楚国,不战而屈人之兵。故,人贵多思,远见本质上是一种思维的能力与高度。
   其次,知识能扩大眼界,而眼界决定高度,所以博览群书、集思广益是培养远见能力的捷径。比如,三国时期诸葛亮博览群书、通古贯今,所以“不出门而知天下事”,甚至帮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前瞻性决策。可见,知识决定我们对事物的见地,用知识武装自己,灵活运用知识,方能行得更远。
   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唯有远见,方能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