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者的含义
①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②依法执政,是指党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环节,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③依法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而依据法律行使行政权力,在此过程中,行政机关行使的权力具有法律依据,行政机关在权力的行使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行政机关要对自己做出的行政行为负责。依法行政的内涵主要包括:
a.行政执行机关是有法律规定的;
b.行政执行所依赖的行政权力来自宪法和法律的授权;
c.行政执行过程中要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不得违法;
d.行政执行机关要对自己做出的行政行为负责,违反法律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依法行政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它是依法治国方略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也是其权威性的来源,建立法治国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规范和限制政府权力。这种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概括为依法行政,具体包括以下三个原则:
a.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b.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
c.行政应急性原则是指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的或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
②依法治国包括依法立法、依法司法和依法行政三个方面,而由于行政权力的强大以及我国的特殊国情,行政权实际上处于各种权力的中心地位。因此建设法治国家最主要的任务即是做到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主体部分。
③尽管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内涵大不一样,但二者之间也存在内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a.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前提,没有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也就无从谈起。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时代的产物,是人民的选择。我党执政以后,对是否应该依法执政以及是否应该严格贯彻依法执政的问题曾有过曲折,以党代政、党政不分使得人民政府根本不可能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
第二,人民政府是一个基本由我党员、干部组成的政府,是我党执政方针、政策和理念贯彻的主要渠道,如果没有这些党员、干部的从依法执政的战略高度来行使其职权,整个政府运作必然会陷入失范状态,依法行政只能是空中楼阁。
b.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重要环节,是依法执政在行政领域内的经常化和具体化。依法执政相对于依法行政而言,更加宏观。它必须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的具体运作才能得以贯彻。中国尚处于一个行政权过分庞大的转轨时期,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的关系并未能真正得以理顺,因此我党的依法执政的战略方针更多的要依靠各级人民政府去落实和贯彻,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最为重要的环节,是依法执政的经常化和具体化并非言过其实。
④依法行政是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对行政机关提出的要求。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为实现依法行政开辟了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依法行政不是孤立的,它需要权力机关加强立法和必要的授权,需要司法机关的保障,需要全国人民有良好的法律素养以及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等。没有依法治国的大环境,就谈不上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