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范文]
三管齐下 发展生态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但是对环境的破坏也让人触目惊心。在经济不能止步、环境亟须治理的今天,生态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必须探索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加大宣传,转变观念,为生态经济提供有力保障。要建立健全生态环保教育宣传机制。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平台广泛宣传生态环保知识,营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切实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把握好生态经济的核心内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破除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辩证观,坚持发挥政府、企业单位和广大公众多方联动的合力观。
突出抓好生态产业。为生态经济提供强力支撑。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壮大环保特色工业。在新建、引进工业企业时要注重环保,要有规划地发展企业,杜绝占而不用、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事发生。要大力发展产业循环经济,遵守“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的原则。在招商引资上,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建立完善激励与监督机制,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保证企业生产的清洁化和对环境污染的减量化、无害化,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全力建设生态城镇,为生态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城乡建设不仅直接拉动生活消费和相关产业的生产消费,而且以其巨大的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要通过生态城镇建设有效地吸引生产要素的聚集,增强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但也不能盲目地扩大城镇建设规模,要根据镇域人口、经济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建设规划,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把城镇建设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把城镇建设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城市,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只有认清生态经济的本质,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才能真正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美丽中国!
一、立意结构
1.立意
总论点——三管齐下,发展生态经济。
分论点——加大宣传,转变观念,为生态经济提供有力保障;突出抓好生态产业,为生态经济提供强力支撑;全力建设生态城镇,为生态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2.结构
解决问题型。文章标题整齐明快,凸显了文章的主题。文章第一段快速破题,整段语言简洁,结构紧凑,层次清晰可见,第一步指出问题,第二步介绍解决问题重要意义,第三步点题。第二至五段列出三个分论点:加大宣传,转变观念,为生态经济提供有力保障;突出抓好生态产业,为生态经济提供强力支撑;全力建设生态城镇,为生态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结尾回扣主题,并指出发展生态经济的基础和前提,提出对未来的期望。
二、知识储备
1.青山绿水中趟出金山银山来。近年来,重庆南川区委、区政府在金佛山景区周边,打造“风景游览型、生态休闲型、花果观赏型、农家园林型”等特色风情乡村旅游,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娱农家乐、享农家福、购农家物”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建设。目前,全区已围绕城区至兴隆、大观、黎香湖,城区至金佛山西坡、神龙峡,城区至金佛山北坡3条主要旅游环线,办起农家乐300余家,年接待旅游人数已超过100万人次,综合收入已超过2亿元。南川的生态优势已开始逐步转化成经济优势,带动了百姓致富。全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013年达到9384元,比2010年增长57.9%。
2.青岛市政府办公厅2014年10月出台《青岛市创建国家生态市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根据行动计划,在发展生态经济上,青岛将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推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和船舶行业的结构调整,加快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2016年完成老城区110家企业搬迁工作;加快发展服务业,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积极推行绿色生产,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污染小的产业,推动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继续强化节能减排,力争到2016年全市使用清洁能源占比达11%以上。
三、精彩语句
1.在经济不能止步、环境亟须治理的今天,生态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