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总需求原理解决经济衰退的问题?
(1) 需求管理政策
需求管理是指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它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需求管理是要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 实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目标。 衰退是指实际收入下降和失业增加的时期。 在通常的情况下, 经济中的有效需求是不足的。 所以, 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国民收入均衡不可能自行实现, 而只有通过对总需求, 即对有效需求的管理, 才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 也就是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 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政策措施, 刺激总需求增长, 克服经济萧条, 实现充分就业。政府用需求管理来治理经济衰退的政策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扩张性货币政策
当经济出现衰退, 总支出不足、 失业持续增加时, 中央银行就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 刺激总支出, 以解决衰退和失业问题。 中央银行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手段来增加货币供给:
a. 公开市场操作。 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是最常用的货币政策。 为了增加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在全国债券市场上买进债券, 支付的货币增加了流通的货币量(现金及部分存款) 。
b. 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金率的降低意味着商业银行必须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减少, 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增加。 因此, 法定准备金率的降低, 提高了货币乘数, 增加了货币供给。
c. 再贴现率政策。 中央银行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较低的贴现率鼓励了银行从中央银行借入准备金, 增加了准备金量, 增加了货币供给。
②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国债、 支出大于收入, 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包括税收、 预算、 国债、 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
a. 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在总支出不足、 失业增多时, 政府要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 提高购买水平, 以抑制衰退。
b. 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在总支出不足、 失业持续增加时政府要增加社会福利费用, 提高转移支付水平。
c. 改变税率。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 而所得税在税收中又是占比最大的, 因此改变税收主要是改变所得税的税率。 在总支出不足、 失业增多时, 政府应该采取减税政策, 给公众留一些可支配收入。 减税可以增大总支出, 因而是反衰退的重要措施。
(2) 运用总需求原理解决经济衰退的图形分析
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也就是有效需求不足, 出现通货紧缩趋势时, 应采取措施扩大总需求, 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抑制通货紧缩。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如政府支出扩大, 或扩张性货币政策, 都会使总需求扩大。 在凯恩斯提出的经济周期理论中, 经济衰退时期, 资本家对未来失去信心, 人们的灵活偏好增大,市场利率提高, 导致投资大幅度下降。
此时, 一方面, 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包括增加政府支出, 加大政府采购, 创造需求, 减少失业; 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提高社会福利待遇; 降低税率和改变税收结构, 减少企业压力; 发放投资津贴, 鼓励企业投资; 另一方面, 央行可以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包括降低存贷款利率, 刺激投资; 降低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扩大商业银行可贷款规模; 公开市场操作, 回购政府债券, 放出货币。
如图6所示, AD是总需求曲线, AS S 是短期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曲线AD和短期总供给曲线AS S 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小于潜在产出y f , 价格水平为P, 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 此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衰退状态。 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或宽松的货币政策, AD曲线右移至AD′可以提高产出, 有效治理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