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
2012年11月16日,5个流浪儿童在毕节城区一处垃圾箱内取暖因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儿童是特殊群体,国家和社会有责任对儿童给予特别保护。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一方面,官方的社会救助体系和机构难脱其责。另一方面,有不少人注意到这几个孩子,但没有人有所行动,将他们送去救助站或者联系救助站。在实际运作中,也存在流浪人员不愿去救助站、救助站主动实施救助力度不够大,以及法规若干条款本身存在缺漏等问题。同时社会的正常有序运转,离不开民间公益组织的积极参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很多孩子留在了农村。农村留守儿童容易遭受虐待、性侵、欺骗。由于监管不力犯罪率偏高,由于缺少关爱而患上心理疾病。
如何防止虐童事件发生,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值得借鉴。在美国,大部分州都有自己的举报法,发现了虐待行为却不报告的,会受到罚金或短期监禁。政府设置了专门的儿童保护机构——儿童局。对于有虐童倾向的父母,会安排专门的心理工作者对其父母进行心理矫正辅导,评估合格者才能再次获得孩子的抚养权。
在日本,早期发现、早期应对是防止虐童案件的重心。日本政府强调警方拥有确认儿童安全为目的的“入室调查权”以及对监护人面谈、勒令改正等权力,同时还要求负责学生保健的老师应密切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受虐征兆。在日本每一个都、道、府、县都有儿童保护中心,专门收容被父母虐待的儿童。
在香港,儿童虐待防治工作主要由社会组织承担,社会组织大约提供全港五分之四的社会福利服务,而剩下的五分之一才由政府提供。政府与社会组织除了是协同关系外,还是一种商业伙伴关系:政府通过招投标方式,择优雇用社会组织进行项目实施。
问答题
有人说,毕节5个流浪男孩死亡实属人祸而非天灾,结合案例,你认为这个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尽管5个男孩死亡的直接原因是他们为了取暖在垃圾箱内生火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但是根本原因则在于政府和社会对流浪儿童保护的忽视和缺失。主要表现在:(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但现实中,“共同责任”俨然变成了“共同缺失”;(2)救助站等政府救助机构主动实施救助力度不够大,未能为流浪儿童打造温暖的港湾;(3)在救助弱势群体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民间组织在关心和照顾这群流浪少年方面存在缺位。
问答题
试就我国防治虐童事件提出建议。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我国应坚持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共同努力,携手防止虐童事件的发生。
(1)政府要完善儿童保护相关法律规章,强化政府责任。建立专门的儿童保护机构和相应的配套保护设施;明确虐童事件的判定标准,严厉处罚虐童行为,不断提高儿童保护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使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发展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
(2)建立全社会的监督制度,加强社会对虐童事件的重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救助弱势群体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协同的良好合作关系。
(3)父母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充分履行对儿童的看护教养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