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最近班上正在开展主题活动“我爱我家”。建构区中,小贝说:“我想搭个房子”子子说:“我想搭个滑梯。”杨老师说:“那你们就搭个幼儿园吧!”孩子们迟疑了一下说:“好吧。”于是,他们为搭建“幼儿园”而忙碌起来。不一会儿大家就用大积木搭出了高高的“幼儿园”墙体,就在屋顶将要盖成的时候,由于孩子们的身高不够,屋顶的积木没有放好就滑下来,整个墙体都垮塌了。孩子们反复尝试几次后还是没有成功,非常沮丧。正当他们想放弃时,杨老师走上前说:“你们想想班上有什么东西让我们迅速“长高”呢?”子子左看看、右看看,濡染惊喜的说:“我们可以搬凳子垫脚。”于是,他们迅速搬来了两个凳子,搭好墙体后,站上凳子准备搭屋顶。这时,杨老师微笑着走过来帮忙扶稳凳子,孩子们终于成功了。
问题:
(1)请结合上述案例,分析教师在幼儿游戏时三次介入的时机是否适宜并说明原因。
(2)结合日常实践论述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适宜策略。无
【正确答案】无
【答案解析】(1)案例中杨老师在幼儿游戏时的三次介入分析如下:
①案例中杨老师的第一次介入的时机是不适宜的。幼儿在确定结构游戏的主题时,教师使用指令性语言“那你们就搭个幼儿园吧!”对幼儿游戏进行介入指导的过早,且介入的方式不合理,导致幼儿“迟疑了一下说:‘好吧。’”
②第二次介入时机是适宜的,在孩子游戏出现困难时杨老师及时介入,通过语言指导“班上有什么东西能让我们迅速长高呢?”引发了豆豆的思考,使豆豆想出了用凳子垫脚的方法。
③案例中杨老师的第三次介入是合理的,老师和幼儿一起游戏,帮忙扶好凳子,确保幼儿的安全,同时也帮助幼儿取得成功。
(2)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适宜性策略: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有:以自身为媒介介入、以材料为媒介介入、以幼儿伙伴为媒介介入。
①以自身为媒介介入。以自身为媒介介入游戏包括平行式介入法、交叉式介入法和垂直式介入法。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近似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模仿其行为。交叉式介入法就是教师通过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游戏能够顺利开展下去时,教师则可以及时退出。垂直式介入法是指幼儿游戏中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是显性的。
②以材料为媒介。以材料为媒介就是通过材料的提供达到指导幼儿游戏的策略。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游戏材料,可以增强幼儿的游戏兴趣,拓展和丰富游戏情节。
③以伙伴为媒介。幼儿与成人的互动固然重要。但是,它不能代替或取代幼儿与伙伴之间的互动。游戏是幼儿学习与伙伴交流、互动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伙伴互动这一因素,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