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背景资料】
    某市区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28000m2,地下2层,地上10层,首层建筑面积3400m2,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设计中包含如下主要内容:
    ①为节约成本,施工总承包单位决定直接利用原土便道作为施工现场主要道路。
    ②现场四周用塑料布条设置了围挡,高度为2m。
    ③95m2的木工加工棚设置2只10L灭火器;
    ④现场设置一个出入口,出入口处设置办公用房;
    ⑤现场分配电箱防护棚大门长期处于敞开状态。
    ⑥工人宿舍安排在尚未竣工验收的地下车库内。
    ⑦工人宿舍采用封闭式窗户,每个房间住20人。
    监理工程师认为总平面布置设计存在多处不妥,责令整改。
    事件二:施工单位选定了某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由该站为其制定了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案,该方案采用溜槽施工,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控制在1m。
    事件三:因通道和楼层自然采光不足。瓦工陈某不慎从九层未设防护的电梯井口坠落至地下一层混凝土底板上,当场死亡。
    事件四:建筑集团公司进行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在这个工地面积为8m×8m的焊接车间内,发现氧气瓶、乙炔瓶直接放置在同一角落的水泥地面上,2名工人正进行电焊作业,辅助工在休息吸烟。正在作业的工人已经过培训考核,但尚未领到“特种作业操作证”,因天气炎热,两人只穿了跨栏背心。
    事件五:现场设置了3.8m环形载重单车道主干道(兼作消防车道),转弯半径10m。
    【问题】
问答题     指出事件一中错误之处?说明正确做法。
 
【正确答案】正确做法1:主要道路应进行硬化处理。 正确做法2:现场四周必须采用封闭围挡,围挡要坚固、稳定、整洁、美观,并沿场地四周连续设置,围挡高度不得低于2.5m。 正确做法3:木工棚应当至少设置4只10L灭火器。 正确做法4:现场宜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 正确做法5:配电箱防护棚大门应常闭状态,并派专人负责。 正确做法6:在建工程内不得住人。 正确做法7:员工宿舍必须设置可开启式窗户,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得超过8人。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指出事件二中错误之处?说明正确做法。
 
【正确答案】错误之处1: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负责编制底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正确做法: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 错误之处2:大体积混凝土分层厚度控制在1m。 正确做法:应控制在500mm以内。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根据事件三,从安全管理方面分析导致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电梯井口应采用哪些方式加以防护?
 
【正确答案】(1)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 1)通道和楼层各口在采光不足情况下没有设照明灯具; 2)电梯井口未设置防护门及安全平网等防护措施; 3)现场安全检查不到位.对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并整改; 4)工人的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 (2)防护措施:固定栅门或防护栏杆加挡脚板,同时电梯井内每隔2层且不超过10m应设置一道安全平网。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请分析事件四中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简述氧气乙炔瓶的安全管理要点。
 
【正确答案】(1)事件三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1)氧气瓶、乙炔瓶混放;2)氧气瓶、乙炔瓶直接放在水泥地面上;3)施焊点与氧气瓶、乙炔瓶的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4)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5)焊接作业人员无证上岗;6)焊接作业人员未穿戴好防护服,现场工人吸烟。 (2)气瓶的安全控制要点主要如下: 1)气瓶的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明火,可燃、助燃性气体气瓶,与明火的距离≥10m,应保证气瓶瓶底干燥。 2)乙炔瓶和氧气瓶的存放间距≥2m,使用时距离≥5m;距火源的距离≥10m。 3)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乙炔瓶等危险物品的距离≥10m,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30m。
【答案解析】
问答题     事件五中,现场道路设置有哪些不妥?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不妥1:单行主干道宽度3.8m。 理由:现场主干道单行道宽度不小于4m。 不妥2:宽度3.8m的主干道兼作消防车道; 理由:消防车道最小净宽度和净高度不得小于4m。 不妥3:转弯半径10m; 理由:载重车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5m。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