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者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 而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主义的作用(结合图形说明) 。
(1) 凯恩斯主义者强调财政政策作用的原因
凯恩斯主义者强调财政政策的原因在于, 凯恩斯认为, 当利率降低到很低水平时(因为凯恩斯所处的时代正是经济大萧条时期, 此时的利率处于较低的水平) ,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 可是如果将其购买债券的话, 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利率极低表示债券价格极高) , 因而只会跌, 而不会涨, 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得很大。 这时, 人们即使有闲置货币也不肯去买债券, 这就是说, 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很大甚至无限大, 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 状态, 这时的LM曲线呈水平状。 如果政府增加支出, IS曲线右移至IS′, 货币需求增加,并不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发生“挤出效应”, 于是财政政策极有效, 如图8所示。
相反, 这时政府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 则不可能再使利率进一步下降, 因为人们再不肯去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而宁愿让货币保留在手中, 因此债券价格不会上升, 即利率不会下降, 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并增加投资和国民收入就不可能, 因此货币政策无效, 如图9所示。 因此, 凯恩斯主义首先强调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的作用。
(2) 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作用的原因
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 由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关系, 因而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但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度时, 因保留闲置货币而产生的利息损失变得很大, 而利率进一步上升将引起资本损失风险变得很小(债券价格下降到很低的程度) , 这就使得货币的投机需求完全消失。 这是因为, 利率很高, 意味着债券价格很低。 当债券价格低到正常水平以下时, 买进债券不会使本金因债券价格下跌而损失, 因而手中任何的闲置货币都可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再保留在手中, 导致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 由于利率涨到足够高度使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 货币需求全由交易动机产生, 而与利率无关, 因此LM曲线就表现为垂直线形状。
古典学派认为, 人们的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而产生, 只和收入有关, 而和利率波动无关, 因此, 垂直的LM曲线区域被认为是古典区域。 当LM呈垂直形状时,变动预算收支的财政政策不可能影响产出和收入, 相反, 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则对国民收入有很大作用, 这正是古典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和主张。 因此, 古典学派强调货币政策作用的观点和主张就表现为IS曲线的移动(它表现为财政政策) ,在垂直的LM曲线区域即古典区域移动不会影响产出和收入, 而移动LM曲线(它表现为货币政策) 却对产出和收入有很大作用, 如图10和图1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