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1)道有本末,新故相除 在王安石看来,道之本乃出乎自然之流行,与人力无关;道之末则必须借助人为的力量才能成就万物。同时,道也分天、人,即天和人各有其道,不过二者都因其内在的矛盾而向前发展:“有阴有阳,新故相除者,天也;有处有辨,新故相除者,人也。”也就是说,阴阳的矛盾构成了天道的除旧布新,人道“处”(因循不变)和“辨”(应时辨别)的矛盾构成了社会中的革故鼎新。 (2)五行皆各有耦 关于五行变化的根本原因,王安石认为是五行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同时对立的一方中又可以找到对立的矛盾,也就是说矛盾是绝对的,正是矛盾促成了万物的变化。 (3)“相克相治”,“趣(趋)时应变” 在五行的变化过程中,王安石比较强调“相克相治”和“趣(趋)时应变”的一面。他认为五行的相生相继,必须有一个“时”的因素的加入。在中和时的关系上,他说:“中者,所以立本而未足趣时;趣时则中不中无常也,唯所施之宜而已矣。”在论“因”与“革”的关系上,“中”乃“革”之枢要与标准:“革之要,不失中而已。”因循革除仍在于趣时以立本,且本必须在趣时应变的因革维度中贯彻下去。 (4)训“革”为“有为” ①“革” 革有革心与革面的区别。革心就是对旧的人性论与观念予以革除;革面就是对旧的风俗习惯、人文制度予以更新。由此王安石强调了“新故相除”“新桃换旧符”的变法意识与活动。 ②“有为” 王安石在训解“革”字的时候,从古字形上把革拆分为“爪”和“为”二字,将革解释成“有为”,批判了一帮空谈大道理、因循无为的旧贵族、旧官僚们;而他力求有为,实际上是要把变法运动付诸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富国强兵,拯救国家,使其免遭衰亡的命运。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