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策过程模型的起源与演变
政策的过程模型也被称为政策生命周期模型,它试图通过阶段性的描述,对政策进行程式化的分析。其核心是将公共政策看做是一种政治行为或政治行动,通过政治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对公共政策的政治行为进行阶段性或程序化研究。
政策过程模型是托马斯·戴伊(Thomas R. Dye)在《理解公共政策》这一论著中所提出的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研究的八种模型或途径之一,它起源于对政治行为的研究。
政策过程模型的要点是将政策看作一种政治行为或政治行动,通过政治与政策的关系对政策的政治行为进行阶段性或程序化研究,这显然是行为主义政治学观点在公共政策研究上的反映。二战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对于选举者、利益集团、立法者、总统、官僚机构、法院以及其他政治角色的行为进行研究,目的是试图发现一个同一的行为模式或称行为过程。一些政治学家力图根据各种政治活动与政策的关系,来划分的各阶段。
其大致的步骤是:分析问题、确认目标、规划方案、合法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拉斯韦尔则提出了一种所谓的功能过程论,这种功能活动包括了情报、建议、规定、行使、运用、评估、终止七个环节)。这样,政策过程被视为是一系列的政治活动所构成。根据政策过程的每一步骤的特点,对政策加以分析,从而发现政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决策应当如何做出。
(2)政策过程模型的主要内容
综合政策分析家们的观点,可提出一个包括如下六步的政策分析过程模型:即问题界定、目标(标准)设定、备选方案搜寻、未来预测、方案比较、结果评估。
这个过程模型属于理性分析模型,以“理性”或“合理性”概念为基础。政策分析的理性模型是指决策者和政策分析人员在分析过程或决策过程中可以使分析或决策符合逻辑且客观;他们有清晰的目标,而且在决策过程中所有行为都能导致选择那种最能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理性的政策分析包含了如下的几个基本假定:①目标取向;②知道所有可能的选择方案;③偏好明确;④偏好持续不变;⑤没有时间或成本的限制;⑥最后的抉择将使结果最大化。
(3)政策过程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社会上没有一致公认的价值存在,只有特殊群体与个人的价值,而且许多价值是彼此相互冲突的,这些冲突着的价值难以比较和衡量;
②决策者的环境尤其是权力与影响系统使决策者无法观察到或正确衡量各种社会价值,决策者本身的动机和目标往往是难以捉摸的;
③决策者有时并不扩大目标成就,只期待满足进步的要求,他们一旦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案,就不想继续寻找最佳的途径了;
④决策者受个人能力、需要和资料的限制,这妨碍他们进行理性决策;
⑤现行政策的沉积成本(投资)大大减少了决策者考虑其他政策方案的机会;
⑥现有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社会科学的预测能力,不足以帮助决策者了解每一政策方案所产生的后果。所以,若要遵守政策分析的理性模式的话,理性模式与大致正确的决策之间必须妥协。
分析过程时,既要重视理性因素,也要重视半理性或非理性的因素。采用理性分析的基本框架时,也要吸取半理性或非理性如渐进模型、综合模型的因素,来补充理性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