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参考“背景材料”,以“美丽中国”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背景材料”;
(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
(4)总字数1000~1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定资料
在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即使在平时偶尔谈起“美丽中国”,人们也不会有过多的关注。但是,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字字珠玑的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蕴藏着多层寓意,发人深思、令人惊喜。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中华文化最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百姓对“美丽中国”的最直观解读,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种种举动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深刻认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态度。
作答要求
[参考例文]
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促进“美丽中国”建设
管子云:“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一个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该国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政策设计有关。要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美丽中国”,就要从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入手。
制度建设代表生态文明的“软实力”。如果说生态环境质量代表了生态文明的“硬件”,那么生态文明制度则是生态文明的“软实力”。这一方面是因为如果不能同步实现人的素质提高和制度的进步,即使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好转,也难以持续;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目前的生态文明水平还不高,主要原因是缺乏基本的生态文明制度来调节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为此,必须完善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为生态文明提供持久的推动力。
完善科学决策制度,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领导力。当前频频爆发的环保问题,体现了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采取的高耗能、高消费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建设生态文明,根本之策在于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此,必须要建立和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科学决策制度,保证环境保护意识和要求切实进入各级党政决策者关于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具体决策,从产业布局、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等重大决策的源头上控制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强化法治管理制度,提高生态文明制度和决策的执行力。近些年来,我们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然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依法治国的方针没有得到贯彻落实,政令不畅通,环保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和完善法治管理制度,从资源环境角度形成对全社会的制度约束和规范,基本上做到凡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人类行为,都有相应的法规制度来调节和管束,达到“因人人受制而人人环保”的境界。
形成道德文化制度,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自觉行动能力。法律与道德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双翼,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的两大保障。然而,严密的法律及制度固然能通过强制力保证生态不被破坏,但并不能激发民众内心保护自然、尊重生命、实现天人和谐的善念。构建生态文明必须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道德文化制度,构造全社会的“自律体系”,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从而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这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方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坚信,只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完善可行的生态保护制度,并将其落到实处,就一定能找回碧水、蓝天、清新的空气、宜居的生活环境等美丽中国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