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商鞅变法措施的激励
B、
井田制度的促进
C、
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行
D、
农业新物种的引进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商鞅变法仅限于秦国,故排除A项;井田制成熟于西周,到春秋时期逐渐瓦解,故排除B项;D项未发生。
提交答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