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完善机制:
(1)优化公共决策机制
高质量的政策需要有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作保障。构建科学的决策机制至少要从以下两方面努力:①完善政策评估。②推广决策听证。
(2)创新政策执行的动力机制
创新政策执行的动力机制,必须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形成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者良性互动。因此,首先要优化公民参与机制。政策是否具有执行力,关键在于与政策相关的利益群体对政策的态度。实行广泛的公众参与,让市民充分参与政策的制定,让政策最大限度地体现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这样将有利于提高政策执行力,促进政策的顺利实施。同时,优化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其他治理主体广泛参与政策执行,能够提供更多有效的政策执行工具。其次,要构建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引入竞争机制,不仅要在政府内部实行竞争,还要实行政府和其他社会治理主体间的有序竞争;引入绩效制,使政策执行人员的薪酬与个人的绩效相符合;引入功绩制,承认和尊重政策执行人员的工作业绩,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职务晋升制,使执行人员的晋升与政策执行的效果相关联。
(3)构建政策执行的功能共享机制
共建共享机制意味着公共治理的和谐,标志着政府、市场、第三部门三者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所发挥的作用,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即通过公共财政、公共政策以及社会公正来化解市场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和谐。作为民间组织的非营利社会系统,既可以弥补市场的某些缺陷,也可以弥补政府的某些不足,是对政府、企业以及市场功能的重要补充。构建政策执行的三者功能共享机制主要包括:第一,构建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第二,强化责任追究机制,明确规定执行主体对执行过程及其结果应承担的责任;第三,完善执行监督机制。应注重建立和健全相对独立的监督体系,保证监督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进一步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
(4)构建政策执行的利益均衡机制
构建利益均衡机制,实现利益均衡有利于提高政策执行力。要构建良好的利益均衡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要建立顺畅的利益表达渠道,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团体的利益表达功能。二是要建立利益引导机制。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利益沟通和引导机制,帮助各种治理主体和政策执行主体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念,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三是要建立利益约束机制。用法律和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各种利益主体的行为,使他们的利益追求被限制在法制允许的范围内,以保证社会整体利益的最终实现。四是建立利益调节机制。对于那些合理的但暂时又不能满足的利益诉求进行适度的调节。五是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给利益受损主体提供一定的补偿,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提升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