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年之前中国通讯社的发展历程。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通讯社的发展历程大致如下:
(1)民国初年的通讯社
民国初年,新闻事业飞速发展,为了加强新闻报道,地区性通讯社纷纷兴起,例如成立于长沙的湖南通讯社、 湖南新闻社;成立于广州的公民通讯社;成立于上海的民国第一通讯社等。该时期的通讯社由于人力财力有限, 大都以译报、剪报为主,自采新闻较少,只具备油印十数份新闻稿分送报社的能力。多数通讯社“设备甚简,只 为一党一派而宣传其消息,至不为国内报纸所信任,对外更无论矣”。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是以下两家通讯社:
①新闻编译社
新闻编译社由邵飘萍创办于 1916 年 8 月,是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最早的一家较有影响的通讯社。邵飘萍创办 该社是为了改变外国通讯社“任意左右我国之政闻”的状况,将中国政闻之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该社的稿 件很受欢迎,主要供给北京各报,外国驻京记者也多有参考。虽然不具备面向全国媒体发稿的实力,但仍是北京 地区“具有现代通讯社观念的第一个新闻通讯机构”。
②国闻通讯社
国闻通讯社 1921 年创办于上海,由胡政之参与筹办并担任主编。初受孙中山和浙江军阀卢永祥等的资助, 实为反对直系军阀的联合势力的宣传机构。该社主要以邮寄的方式向各地报社发稿,后陆续在北京、汉口、天津 等地设立分社,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民营通讯社。国闻通讯社所发的消息,以详确报道事实为主,不加议论。国 外消息和各国报纸上的重要消息,则随时译述,供报界采用。1924 年 8 月胡政之创办《国闻周刊》作为通讯社 的附属刊物,记载每周国内外大事,并加以评论,执笔者有胡政之、张季鸾等。1925 年聘日本东京通讯员,增 加电报传送新闻,同时增加报道各地的商业行情,供工商界人士参考。1926 年 6 月,天津新记《大公报》开始 筹办,胡政之将国闻通讯社总部迁到天津,继续发稿,成为北方通讯社中的巨擘。
(2)五四时期的通讯社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列宁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 的无产阶级通讯社在我国出现,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进程中发挥了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为以后党的新闻传播 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在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中俄通讯社是我国第一家无产阶级通讯社,于 1920 年 7 月在上海创立,简称中俄社。该社的主要任务是加 强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向中国人民介绍列宁的革命理论、俄国革命的成果与经验,同时向俄国人民介绍 中国革命的开展情况。它一方面翻译俄文资料,写成中文消息供中国报纸采用;另一方面将中国报刊资料译成俄 文,供苏俄报刊采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后,中俄社成为它领导的机构之一。《新青年》、上海《民国日 报》等都采用了中俄社的稿件。
(3)大革命时期的通讯社
大革命时期的通讯事业有所发展。据统计,1926 年全国有通讯社 155 家。其中有些是持着招牌领津贴不发 稿的,但多数是正常经营的,其中有的还具有一定影响,如国闻通讯社、申时电讯社。
申时电讯社发起于 1925 年,正式成立于 1928 年。1932 年,该社与 110 多家报社签订供稿协议,1934 年成 立股份有限公司和董事会,在北京、天津、汉口、香港等地设有分社,1937 年上海沦陷时停办。
(4)十年内战时期的通讯社
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纷纷发展各自的新闻事业相抗衡。该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通讯社分别是国民党 的“中央通讯社”和共产党的“红色中华通讯社”。
①“中央社”(中央通讯社)
中央通讯社 1924 年成立于广州,1927 年 5 月迁南京,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管。“中央社”实行“工作专 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的方针,在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设立分社或通讯员办事处,垄断了国内新 闻来源。它还“收回”了外国通讯社在华的直接发稿权,同路透社、美联社、哈瓦斯社等外国通讯社签订了交换 新闻合同,以此来垄断国际新闻来源。
②红色中华通讯社
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是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 年 11 月 7 日在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 CSR,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还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 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参考消息”(曾用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供中央机关参阅。 1934 年 10 月随红军长征,途中新闻广播中断,但抄报未停,1935 年 11 月在陕西瓦窑堡恢复新闻广播。
(5)抗日战争时期的通讯社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事业在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坚持发展,不断壮大,并进入成熟阶段。新华 社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事业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华通讯社的前身是 1931 年创建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 年 1 月,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抗 战爆发后,新华社发稿范围逐渐扩大,如中共中央的文件、《解放》周刊和《新中华报》的评论都经新华社向外 传播。当时各抗日民主根据地都为敌人所封锁,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指示的传达、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情 况与信息的交流,在极大程度上都要依靠新华社。新华社编辑部还把收到的国外电讯译成中文,编成油印的《每 日电讯》参考资料,供中央领导及各机关参阅。
1939 年初,新华社与《新中华报》分开,各自成为独立的编辑机构,同属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统一领导, 结束了报、社一家的历史。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标志着党的新闻通讯事业走向成熟。自 1939 年起,新华社 开始在各根据地建立分支机构,一个以延安总社为中心的新华通讯社网络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