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段话:“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 世界还能够存在么? 要是没有愚钝, 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 要是没了丑陋, 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 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 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 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史铁生《我与地坛》)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来论述对这段话的理解。
材料揭示了愚钝和机智、 丑和美、 恶和善的对立和同一, 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 互为存在的前提, 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 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 相辅相成。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 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 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2) 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竞长争高、 此消彼长, 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 为对立面的转化、 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否定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 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 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