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7分)
送曾巩秀才序
欧阳修
广文曾生①,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有司敛群材,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弃之;虽有魁垒拔出之材②,其一累黍不中尺度②,则弃不敢取。幸而得良有司,不过反同众人叹嗟爱惜,若取舍非已事者,诿曰:“有司有法,奈不中何。”有司固不自任其责,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责有司,皆曰:“其不中,法也。”不幸有司尺度一失手,则往往失多而得少。
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况若曾生之业,其大者固已魁垒④,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予初骇其文,又壮其志。夫农不咎岁而蓄播是勤⑤,其水旱则已;使一有获,则岂不多邪?
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干也。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是京师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独余得也。于其行也,遂见于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贺余之独得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注】①广文:即广文馆,宋朝国子监下属学校之一,收纳来京城求试的人。遇贡举之年,先补中广文馆生,然后到国子监验试,十人取一。②魁垒:雄伟。③累黍:累和黍是古代两种微小的重量单位,这里表示细微的分量。④大者:这里指优秀文章,下文的“小者”指一般文章。⑤蓄播:开荒播种。蓄:开荒。
作者以“农不咎岁而苗播是勤,其水旱则已”为类比的目的是什么?(3分)
以此为类比,是为了赞扬(鼓励)曾巩在落第之后,不怨天尤人,立志回乡继续攻读,拓展自己的学识并坚定自己的操守。
对于造成曾巩这类有学之士的落第,作者除了批评“概以一法考”的标准以外,还批评了哪些现象?(4分)
①考官明知落第者冤枉,却只是表面同情,而把责任推诿到考试的规则上;②天下人不指责、批评考官不负责的做法,而帮助考官推卸责任;③考官掌握考试标准有失误,造成众多人才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