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对于当前新闻传播者与收受者关系的新特征的考察,主要是立足当代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状况,在人类信息交往从整体上正在步入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观察、分析、透视新闻传播中传受主体的新的关系特征。这些新特征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传受本位的新变迁 新闻传播中的传受“本位”问题是指新闻传播从谁出发的问题,即新闻传播按照谁的利益和需要来选择确定传播内容、传播方式。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①传统的传受本位关系。在人们还没有明确的传受角色意识的情况下,在没有强制性中介物作为新闻传播手段的情况下,自然不存在以谁为本位的问题;或者本位是在非自觉的状态下不断地互换;换言之传播者与收受者是一种模糊的、原始的互为本位的关系。当大众传播方式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方式之后,大众传播媒介插入传受主体之间,使传受角色出现了分立对应的关系,这时谁是本位就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问题。就新闻传播的历史事实来看,“传播者本位”长期占据主导的地位,即传播什么、怎样传播、为什么传播,这些最基本、最根本的问题,主要是由传播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决定的。 ②传受本位关系的新变化。当新闻传播媒介越来越依赖广大收受者的选择而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时候,以传播者为本位的观念和实际的做法就很难顺利地运行了。而当网络传播技术进入新闻传播领域后,传统的传播者本位观念与实践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传受本位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这种新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由“传播者本位”为主导的传播模式向“收受者本位”为主导的传播模式的变迁和转化,新闻收受者被视为传播者的“上帝”、“情人”、“朋友”、“衣食父母”,如此种种观念的背后,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新闻传播要按照收受主体的利益需要来进行,即要按照他们的利益需要选择确定传播的内容和方式。“本位”似乎要从一个端点走向另一个端点了。这种变迁在西方大众化报纸真正兴起的19世纪中期就已开始了,在中国成气候、成潮流的变迁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情。 完全、彻底的本位变迁,最多是一种观念或一些人的愿望,新闻传播实际上只能是在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因为他们既是利益的共同体,又是利益的矛盾体,传播什么、怎样传播不可能总是以收受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为尺度,这是新闻传播的现实。因此,对于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本位关系的变迁,要以冷静、理性的眼光看待,要看事实,不能只听说法。 (2)传受互动的新追求 互动的本质是人与人的互动、人与社会的互动。对于新闻传播而言,就是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的互动,互动的具体表现就是新闻传播由单向的发送式向双向的、多向的交流式转变,“交互性是指传播者和收受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互动最突出的结果是强化了新闻收受者作为新闻活动主体的地位,使其与传播主体有更多的机会展开交流和对话。但更为重要的是,互动使收受主体从相对被动的角色转变成为相对主动的、与传播主体相似的观察者、分析者和发言者。 ①传统的传受互动关系。人类最古老的传播方式是面对面的直接互动式,它是一种真正实时高效的交流方式,但它却把人们“捆绑”在狭小的时空范围内。人类从神话时代开始的梦想之一,就是超越时空限制的交往,文字发明使人类思想永存成为事实,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发明则从根本上创造了超越时空的手段,但它也将人们分成了传送与收受的不同群体,从而降低、减弱了传受者之间的直接互动。 ②20世纪中后期,互联网的出现,把整个世界、整个人类连接起来。人们可以通过它自由地交流互动,从而也把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的关系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互联网的本质、核心和灵魂是‘连接’”,由连接而造成互动,在互动中人们求得交流和理解,这就是信息时代,这就是网络时代。网络变成了血管、变成了世界的神经系统,信息变成了血液、变成了流经神经系统的种种讯号。每个人都在试图变成(有些人已经变成)这无边无际之网上的一个纽结,以便从一个看来微乎其微的点上,扯动整个世界的神经。互联网已经“是信息时代人类主体沟通并与现实世界相互联系的重要手段”。当这样的手段成为新闻传播媒介时,它所带来的最有影响的新闻传播观念和新闻传播实践就是“互动”。这种互动观念迅速洗礼了所有的传统新闻传播媒介,使它们也在或快或慢地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着互动式的新闻传播。 如果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还难以很好地实现这种互动,那么目前的互联网已经开启和初步实现了这种互动,“互联网可以通过开设电子论坛(BBS)让收受者能够直接、即时参与新闻报道”,“还实现了收受者对收受者的传播”,“交互性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大众共同发言的媒体”。面对网络传播,人们可以自由进出,可以自选自发,这意味着一种新的理想的构筑正在走向现实。 (3)传受平等的新理想 ①新理想产生的原因。在互动的传播观念与传播方式中,灌注渗透着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的平等观念,如果不是平等的主体,就很难形成实质的互动,不平等主体间的“互动”,必然是一方主动一方被动的“互动”,本质上是没有互动的。互动就是平等的交往,而“一个时代的交往的性质和水平,不在于交往什么,而在于怎样交往,用什么中介手段交往”。麦克卢汉那令人迷思的“媒介即信息”似乎正是这个意思。新的划时代的传播手段带来了划时代的交往方式,也就带来了划时代的交往主体之间的关系。美国一位学者不无夸张地说:“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日本一位学者指出:“当我们听到新闻记者这个词时,我们通常会想像出某个特殊的职业。但是在因特网时代,没有信息传送者和信息接收者之分。每个人都能够参与新闻工作……每个人都有向他人传播信息和知识的潜在能力。”因而,人们对新闻传播中的传受主体之间的关系也就有了新的理想。 ②新理想产生的过程。新理想产生的过程,就是新闻传播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多向传播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蕴涵着丰富的意蕴,它把了解世界的权利看成是所有人的普遍权利,它把每个人表达的权利变成一种可行的、现实的权利。从传播主体的角度看,就是将收受主体看作是与自己同等的主体,而不是看作被动的接纳新闻信息的“容器”。当人们认识到收受主体其实是和传播主体一样的主体时,尊重收受主体的利益和需要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双向互动式的传播也就成了自然的事情,与此同时,传播主体也才真正确立了自己的主体地位。有位学者说得好:“真正的主体只有在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中,即在主体与主体相互承认和尊重对方的主体身份时才可能存在。” 总之,在人们理想的新闻传播关系中,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是共同的新闻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尊重、互为目的的平等主体间的关系。他们面对的共同客体是新闻事实、新闻传播内容,而不是各自的对方。他们共同驾驭和运用新闻传播工具,在主体间的和谐关系中,以统一新闻主体的方式共同完成新闻传播活动,共同享有关于新闻事实的信息,以达到共同的完善和发展。当这种理想成为整个人类新闻传播的美景时,全球化的新闻传播将变成真正的现实,人类也就真正成了共同的主体,一起运用他们创造的神奇传播媒介,去交流共享所有的信息。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