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下列转变过程中的核平衡方程式:
问答题
怎样用能带理论说明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
【正确答案】固体一般都有能带结构,一般金属导体的价电子能带是半满或是全满,但有空的能带,而且两个能带能量间隔很小,彼此能发生部分重叠,当外来电场存在时,能带未充满电子,很容易导电,而满带中的电子可以跃迁到空的能带,因而导电。 绝缘体不能导电,是由于满带全满,导带全空,禁带又太宽,电子不能从满带越过禁带而进入导带。故不导电。 半导体的特点是禁带不宽,满带中的少数电子获得能量后,可越过禁带进入导带起导电作用;同时满带中留下少数空穴,在满带中,空穴也在移动,其方向与电子移动相反,半导体的导电是导带中的电子导电与满带中的空穴导电同时起作用。当温度升高时,满带中有更多的电子被激发进入导带,导带中的电子数目与满带中形成的空穴的数目相应增加,增强了导电性,其结果足以抵消由于温度升高原子振动加剧所引起的对导电性的削弱而有余。因此,温度升高,半导体导电性增强,这与导体的导电性受温度影响情况不同。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写出锌白、铅白、钛白的化学式及化学名称,这三种物质中,哪种作颜料最好?为什么?
【正确答案】锌白:ZnO;铅白:[2PbCO3·Pb(OH)2];钛白:TiO2。 钛白效果最好,因为既有铅白的遮盖性,稳定,又有ZnO的耐久性,着色力强,无毒,对环境较稳定。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完成下列物质间的转化。
【正确答案】(1)NH4NO3+NaOH=NH3(g)+NaNO3+H2O 4NH3+5O2=4NO+6H2O 2NO+O2=2NO2;NO+NO2+H2O=2HNO2 3NO2+H2O=2HNO3+NO;Cl2+HNO2+H2O=2H++2Cl-+HNO3 4Zn+10HNO3(稀)=4Zn(NO3)2+NH4NO3+3H2O (2)2Ca3(PO4)2+6SiO2+10C=6CaSiO3+P4+10CO(g)↑ P4+3KOH+3H2O=PH3(g)↑+3KH2PO2 2PH3+8CuSO4+8H2O=2H3PO4+8H2SO4+8Cu Ca3(PO4)2+3H2SO4(浓)=2H3PO4+3CaSO4 P4+5O2=P4O10 P4O10+6H2O=4H3PO4 (3)As2O3+10NaOH+2I2=2Na3AsO4+4I-+5H2O+4Na+ 2AsO43-+6H++5H2S=As2S5↓+8H2O As2S5+3Na2S=2Na3AsS4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碳酸氢钠晶胞的投影如下图所示,请问:平均每个晶胞含几个相当于化学式NaHCO
3的原子集合(代号:Z)?
【正确答案】平均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相当于NaHCO3原子集合。计算Na原子数为,所以NaHCO3原子数也为4。
【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将Pt溶于王水后,得到H2PtCl6溶液。 3Pt+4HNO3+18HCl=3H2PtCl6+4NO+8H2O 向H2PtCl6溶液中加入KCl,蒸发、浓缩后得到微溶的K2PtCl6。 H2PtCl6+2KCl=K2PtCl6+2HCl 将K2PtCl6还原得到K2PtCl4。 K2PtCl6+K2C2O4=K2PtCl4+CO2+2KCl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按顺序完成以下各反应方程式并注明条件。
【正确答案】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分子间作用力有几种形式?各是怎样产生的?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性质产生怎样的影响,有什么规律?
【正确答案】分子间作用力有三种形式: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取向力:由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定向排列,异极相互吸引而产生的。 诱导力:由于分子受其他极性分子的电场作用而变形产生诱导偶极,这种诱导偶极与其他分子的固有偶极之间定向排列,相互吸引而产生的。 色散力:分子中经常会发生电子云和原子核之间的瞬时相对位移,结果产生瞬时偶极。由分子的瞬时偶极定向排列而产生的作用力就是色散力。 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分子型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等。一般规律是:随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分子体积增大,其分子间作用力也增大,熔点、沸点就会随之升高。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