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一名初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曾在这本字典的背面写了个“玉”字。老师问明情况后,让这名学生先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老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学生的字典后面写了个“璧”字,而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老师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但老师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品德很好,但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块钱的字典对她来说很难买得起,而老师当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老师自己花钱买了一本字典,并在最后一页精心地摹下了一个“玉”字。然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宣布说,某某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他班的同学捡到的。数年后,学生们毕业了,有一天这位老师收到一封信,里面夹着11元钱。在信里,这名学生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衷心感谢老师对她的爱护。
问答题
阅读这则材料,谈谈你对这位老师的看法。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则材料让人感动,语文老师的做法温馨且妥当。因为: ①这位教师具有崇高的教育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第一,当学生发现字典不见时,教师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找回字典。第二,当发现真正偷字典的学生时,她没有马上指出她,而是积极寻找学生偷字典的原因,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因为找出小偷不难,难的是如何帮助她改变偷东西的习惯,达到教育目的。很少有教师想到这个层面,看得出这个教师心中有这样的一个信念,“把每个学生都教育好”。第三,当教师得知学生偷字典的原因时,首先想到的是帮助他,小心翼翼地保护她的自尊心,并且自己掏钱为学生弥补过失,表现了崇高的师德,令人敬佩。 ②这位教师具有高超的教育技能。当教师查寻字典时,这个偷字典的女生满脸通红,教师为什么“包庇”她,对学生来讲,是心知肚明的,而教师的做法春风化雨,不教达到了教的效果。真正教育或者德育的方法,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这位教师敏锐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她偷字典的动机,理解学生的难处后,采取了不动声色的帮助她的办法,这就是教育。因为教师看到了学生维护自尊心的、内疚的表情,感受到了学生内心的挣扎,教师默默无闻地买字典并维护她的尊严的举动,学生全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显然教育效果已经达成。教师的11元钱买来了一个诚实、敢于承认错误的学生,这是多么可贵的教育方法。
【答案解析】
问答题
你认为应该如何做一个好教师?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则材料告诉我,要想做一个好教师,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良好的教学技能,更要有关爱和帮助学生的心灵、热爱教育的情结、高尚的师德、培养学生的智慧。结合材料,我想着重谈一下后面几点: ①教师应该有关爱和帮助学生的心灵、热爱教育的情结。在处理整个事件的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偷字典的动机和内疚感受,她本可以直接找出小偷,然而她更想帮助学生改掉偷东西的毛病,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没有关爱学生心灵的思想,她不会这么做。所以,任何一位教师,一定要以育人为最终原则,不仅要在乎学生的是非对错,更要在乎学生做错事的动机,以及怎样帮助学生学会真善美。只有爱学生,才会帮学生,才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工作才不会机械,育人工作才会做得出色。 ②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师德表现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之中,材料中这位教师愿意拿出自己的钱帮助偷字典的学生,而不是粗暴地对待她,从而促成了一段动人的教育故事。这与社会上那些仅仅知道体罚学生、打骂学生,甚至虐待学生的教师相比,是难能可贵的,也告诉我们,唯独具有高贵德行的人才配拥有教师的职业。从国家层面上看,我们在选拔教师时,最应该首先考察德行,这是好教师的先决必备条件。 ③教师应该不断增长自己培养学生的智慧。如果我是那位教师,在得知她偷字典的隐情时,真不知如何帮助学生。但是这位教师仅仅用11元钱就可以“买回”学生的良好品行,整个教育过程不动声色,连一句教育的话都没有,这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每个教师都懂得如何智慧化解育人难题,只有不断去总结教育经验,了解学生心理,遵循人发展的规律的教师,才是真正智慧的。一位教师,如果能够体会学生的心情,从“情”入手,往往就是最聪明的做法。教学工作,怎一个“智慧”了得,需要教师同行的人持之以恒地投入热情,用心领悟。
【答案解析】解析:这道题着重在于阐述考生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唯恐担心考生遇到开放性的题目,不知如何下手,话在嘴边,却又无从下笔。本题围绕的主题是教师的素养和师德,那么只要我们在这个主题内,分点论述,就可以得到不错的分数。目前,这样的材料题在真题中越来越多,需要考生平日里多分析、多思考,这样考试才能得到更高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