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参考例文]
保粮食 稳民心
国以民为先,民以食为天。粮食产业是保安全、保稳定、保民生的战略性基础产业。粮食产业是第一产业,是工业和服务业的基础。粮食安全出问题极易引发社会动荡,并可能招致外部威胁和侵害,所以,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来审视。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但也存在环境污染、城镇化对土地侵占的内部侵扰和国际社会“中国粮食威胁论”带来的外部压力。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们要花大力气解决问题,坚持粮食自给,确保粮食安全,驳斥国际社会不负责任的不实言论。
环境治理,涵养粮食“水源地”。按照粮食生产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原则,抓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坚持走节水增产的道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增强法制管理,明确管理责任,避免生态环境污染;实现农业污染的治理现代化,利用生物技术降解土壤遭受的化学污染,并将可利用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增强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让其了解土壤污染对自己和后代的危害,使之自觉减少农药的过量使用;加强检测检验,努力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绿色无公害产业链条。
合理规划,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协调推进。城镇化是社会发展趋势,如何权衡好城镇化进程和粮食安全的问题需要不断思考。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是要确保粮田不被占用,这就需要统筹协调城镇化和粮食安全的关系。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培养有知识的干部,使其能够运用和贯彻好方针政策,懂得合理规划粮食生产和城镇化的关系,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确保耕地数量。同时,推广现代农业,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保障农田效益。科学规划和推进城镇化,使其与粮食安全相统一,从而确保粮食安全。
立足国内,开展多边粮食贸易。我国是农业大国,确保粮食安全,进口粮食只是对我国国内生产的补充,必须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鉴于目前世界粮食供给有限、出口政治干预和“粮食武器”等问题存在,我国有必要开展多边粮食贸易。我们要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实现适当利用进出口调剂余缺的有机结合。在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农产品贸易机构,与多个国家签订粮食进口协议,与部分重要产粮国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业合作关系。鼓励粮食企业开发国内所有耕地、走出去跨国承包土地,对其提供直接技术援助,建立稳固的国外粮食供给来源,增加粮食安全系数。
粮食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社会发展和稳定。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政府执政的头等大事,必须要始终紧绷这根弦,时刻保持危机意识,确保粮食安全,稳民心,促稳定。